汉家车骑数移屯,烽火何当慰至尊。
实有诸侯城上谷,虚劳万马粟中原。
朝廷岂问于䰄咏,使者宁为鞅掌言。
北望王庭今咫尺,国殇零落畏招魂。
【注释】
上谷:古郡名。在今河北省北部,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张家口市等地。督抚:官名。清代总督和巡抚的合称。诸公:各位官员。修:修筑。诸边:边境地区。有感:有所感触。汉家车骑:指汉朝的车骑。何当:何时能够。慰至尊:安慰皇帝。实有诸侯城上谷: 指实际控制上谷的各藩王。虚劳万马粟中原:徒然耗费大量粮食。中原:指中原地区。朝廷:指朝廷中的人。岂问䰄咏:难道不去吟咏吗。䰄咏: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使者宁为鞅掌言:使者难道要为国家奔走吗?鞅掌言:奔走言说。北望王庭:向北遥望王畿。王庭:京城。王畿:京都周围地区。今咫尺:现在非常近。国殇:阵亡的将士。零落:散落。招魂:招唤亡魂。
【译文】
汉朝车骑曾几次移动营地,烽火又有何作用来慰慰皇帝的心啊?实际上那些藩王已经占领了上谷,白白地耗费了大量的粮食却得不到回报!朝廷难道去吟唱那《王程》之类的诗篇吗?使者难道要去为国家奔波劳累吗?现在距离京城很近了,那些阵亡的将士散落各地,令人害怕地招唤他们的魂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崇祯八年(1635年)秋作的。当时,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吊死煤山(即今天的景山),明朝统治宣告结束,史称“崇祯帝之变”。此诗即为诗人目睹明王朝灭亡而作。
起笔“汉家车骑数移屯,烽火何当慰至尊”,诗人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汉家的车骑多次移动,但烽火又能怎样呢?诗人对明朝廷的无能表示强烈的不满。“实有诸侯城上谷,虚劳万马粟中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诸侯们已经占领了上谷,而我们却白白地耗费了国家的粮食。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情绪。
接下来“朝廷岂问于䰄咏,使者宁为鞅掌言。”意思是说,朝廷中的人根本不关心这些事情,而使者则在为国家奔走忙碌。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失望以及对使者的同情。最后“北望王庭今咫尺,国殇零落畏招魂”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于明王朝灭亡的哀悼之情。他希望那些逝去的英雄能够得到安息,不要再受到人们的嘲笑和侮辱了。
这首诗通过对明王朝的灭亡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于人民疾苦的怜悯。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代历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