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陵佳气郁葱哉,睥睨寒烽北极开。
车转天门通箭括,水排坤轴建瓴来。
书生绝质无中策,大将犁庭有异才。
边马莫移青海帐,汉家曾记白登台。

【注释】

度居庸关:度过居庸关,即指渡过居庸关的长城。

七陵:指昌平(今北京)一带的明十三陵。佳气:指帝王的气象。郁葱:茂盛的样子。睥睨(pìn nì):斜视,这里是形容目光远大。寒烽:边塞上用以报警的烽火。北极:北极星,古代用来指方向。天门:这里指居庸关,是通往京师的要道。通箭括:开通箭道,以便传递军情。排:推开。坤轴:指地轴,大地的中心轴。建瓴来:从高处倾泻下来。书生:指文士,读书人。绝质:没有谋略。中策:正确的策略或计策。犁庭:在敌境中作战。异才:特殊的才能。汉家:汉代,指汉朝的军队。白登台: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山的历史。

【译文】

经过居庸关,看到十三陵的帝王气象,居庸关北有北斗星指引方向,南方则云雾缭绕。关口处车马来往如梭,箭道畅通,水道纵横,地脉相连。文士无计可施,只有武将有特殊才能。不要移动青海的营帐,汉朝曾在白登台被困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出使蒙古时路过居庸关时所作。诗以居庸关为背景,描写了元代的壮丽景象和宏伟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元朝统治者的轻蔑之情。

首联描绘了居庸关雄奇壮丽的景象。七陵,指昌平一带的明十三陵,其帝王气象令人神往;“睥睨”二字,既写出了视野宽广、目光炯炯的感觉,又写出了居庸关地势的高峻、险要之特点。“寒烽”,点出了当时北方边境紧张的情势。

颔联写居庸关的交通要塞作用。“天门”句,暗喻居庸关是通向京师的要道;“水排”句,则写出了居庸关地势之高峻,水势之湍急。“建瓴来”三字,极言居庸关地势之高,水势之大,足以倾覆天下。

颈联写文士无计可施,唯有将军有特殊才能。“书生”二句,既写出了文士们的无奈与无能,也表现出了诗人对文士们的轻视与讽刺;“异才”二字,则突出了将领们在战争中的特殊贡献。

尾联强调不要轻易移营。这句既是针对当时的战争形势而言,也是针对元朝统治者而言。诗人认为,元朝虽然强大,但只要坚守住自己的防线,就不会被敌人所击败。因此,他们应当坚定信心,不要轻易动摇,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全诗通过描绘居庸关雄奇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者的轻蔑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战争应该以实力为依据,不应该轻易发动,更不应该轻易放弃。这种看法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