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携赋奏西京,曾睹山公启事名。
暂出云霓同渴望,向来天地一澄清。
衣裳再数东方会,舟楫今悬圣主情。
闻道鲸鲵殊未僇,可能身将伏波兵。

奉寄淮漕传中丞三首

十年携赋奏西京,曾睹山公启事名。

暂出云霓同渴望,向来天地一澄清。

衣裳再数东方会,舟楫今悬圣主情。

闻道鲸鲵殊未僇,可能身将伏波兵。

注释:
十年:诗人回顾过去十年的旅程,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携赋奏西京:携带着诗作向西京皇帝进献。
山公:指汉末人山涛,字公向,官至司徒(丞相),以公正廉洁著称。
暂出云霓:暂时离开京城,云霓为雨云,这里比喻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
渴望:急切盼望。
衣裳再数东方会:计算着什么时候能够见到皇上。
舟楫:船只。
圣主情:圣明的君主的恩情。
闻道:听说。
鲸鲵:指危害国家的奸佞小人。
伏波兵:汉代将领马援,号伏波将军,以其战功卓著而闻名。这里借指忠诚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王世贞为中丞传写的《奉寄淮漕传中丞三首》中的第二首。全诗共四句,内容涵盖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对朝廷重臣的尊敬、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己能否继续为国效力的疑虑。

首句“十年携赋奏西京”回顾了诗人十年前为了向皇帝进献自己的作品而前往西京的经历。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皇帝的关注和期望。

次句“曾睹山公启事名”则是指诗人曾在朝廷上见过山涛这个名字,山涛作为一代名臣,以其正直清廉著称。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政治舞台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暂出云霓同渴望”,描绘了诗人暂时离开京城的情景。这里的“云霓”比喻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诗人渴望与他们共同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奋斗。

最后一句“向来天地一澄清”则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他认为国家将迎来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一切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这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反映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