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矣年华不可留,虚堂寂历散莲筹。
钟声未起千门色,杯酒仍牵隔岁愁。
海内风尘新白发,使君冰雪旧青州。
不知济上寒多少,曲里阳春已再酬。

去矣年华不可留,虚堂寂历散莲筹。 钟声未起千门色,杯酒仍牵隔岁愁。海内风尘新白发,使君冰雪旧青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追和于鳞汝思除夕之作》。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是明朝苏州府太仓人。他与李攀龙同为明代“后七子”之一,倡导复古运动,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他的作品多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心态。

诗句释义:

  1. 去矣年华不可留: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无法挽留的时光。
  2. 虚堂寂历散莲筹:形容寺庙或宫廷中的空旷寂静,莲花灯筹被散乱地摆放。
  3. 钟声未起千门色:指节日或重大庆典时,钟声响起之前的寂静景象。
  4. 杯酒仍牵隔岁愁:虽然身在喜庆之地,但仍被过去的忧愁所困扰。
  5. 海内风尘新白发:指因战乱而变得苍老的白发之人。
  6. 使君冰雪旧青州:使君即指地方官员,用来形容其清廉如冰清玉洁的青州。
  7. 不知济上寒多少:济上可能是指某处水灾后的寒冷地区,询问那里受灾的具体情况。
  8. 曲里阳春已再酬:意味着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一年,春天再次到来,希望和好运也随之而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节日庆典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首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流逝岁月的无奈感伤。接着四句分别描述了节日氛围中的孤独、宴会上的忧愁、战乱带来的苍老以及官员们的清廉形象。尾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困境中人们的温暖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诗歌原文
去矣年华不可留,虚堂寂历散莲筹。
钟声未起千门色,杯酒仍牵隔岁愁。
海内风尘新白发,使君冰雪旧青州。
不知济上寒多少,曲里阳春已再酬。**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创作背景是在明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生活的困难和精神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世贞以饮酒作乐来排解自己的忧愁,同时也借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和思考。

逐句解读

  1. 去矣年华不可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间和机会的不舍与遗憾。
  2. 虚堂寂历散莲筹:描述了一个宁静却又寂寞的场所,人们在这里散去,留下空空荡荡的背影。
  3. 钟声未起千门色:暗示了节日即将来临前的平静气氛,但尚未有喜庆的钟声传来。
  4. 杯酒仍牵隔岁愁:即使身处欢乐之中,心中依然挂念着过去一年的悲伤与不易。
  5. 海内风尘新白发: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使得许多人一夜之间变老,留下了无尽的哀伤。
  6. 使君冰雪旧青州:通过“使君”这一称呼,赞美了那些清廉自持、如冰清玉洁般正直的官员。
  7. 不知济上寒多少:通过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灾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关心和担忧。
  8. 曲里阳春已再酬:尽管经历了重重困难,春天的气息已经重新出现,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机遇正在到来。

总结鉴赏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的感受和思考。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社会现状和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情之作,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深刻记录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