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列戍满邢州,敢为筹边独上楼。
千骑月回清啸响,一尊天豁大荒愁。
移屯渐老韩长孺,作客谁怜马少游。
出处圣朝应易得,即论非土竟谁留。
秋风列戍满邢州,敢为筹边独上楼。
千骑月回清啸响,一尊天豁大荒愁。 移屯渐老韩长孺,作客谁怜马少游。
出处圣朝应易得,即论非土竟谁留。
译文
秋风萧瑟,边疆军营遍布邢州,我孤身一人前来筹谋边防。
月光下,千骑兵的清啸声回荡,让人心生凄凉与忧愁。
年岁渐长,我在此地驻守已久,如今却如同游子般漂泊无依。
朝廷之中,贤能之士众多,我等何愁无处安身立命?
即使不被重用,我也应心怀壮志,期待有一天能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边防工作的思考和情感。首联“秋风列戍满邢州,敢为筹边独上楼。”描绘了一幅边疆秋夜的景象,诗人独自登上高楼,面对满天的寒风和满城的戍卒。这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在这里筹谋防御边疆的策略,展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勇气。
颔联“千骑月回清啸响,一尊天豁大荒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上的所见所感。千骑马蹄声回响,月光洒在清冷的空气中,诗人感到一种凄凉的忧愁。这种情绪是复杂的,既有对边防工作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颈联“移屯渐老韩长孺,作客谁怜马少游。”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他在这里驻守已久,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他如同一个漂泊的游子,无人理解他的处境和心情。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出处圣朝应易得,即论非土竟谁留。”则是诗人的总结和展望。他认为,在圣明的时代,只要有才能,就能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即使是没有根基的人,也应该有立足之地。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的乐观和坚定,也鼓励人们要有信心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整首诗以边疆戍卒、千骑马蹄、清啸声月、大荒愁思为主要意象,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边疆的荒凉和戍军的艰辛。同时,诗人通过对边防工作的思考和表达,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忠诚和责任的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