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刹芙蓉翠欲翔,拂云双练吐寒香。
十千乾闼婆天乐,五百阿罗汉道场。
未必应真超劫火,还因胜地属空王。
南园实傍珍珠墅,指点烟踪并渺茫。
【注释】
拥刹:寺庙。芙蓉:荷花,比喻寺庙中的建筑和佛像。芙蓉:荷花。翠欲翔:仿佛在飞翔。拂云:飘浮在云层之上。双练:指瀑布。寒香:冷而清的香气。十千:极多。乾闼婆天乐:梵语“乾闼婆”是天歌的意思。阿罗汉:佛教术语,意译为“应正”,即悟道者。道场:佛堂。胜地:好地方。空王:佛家语,指一切诸法皆空。南园:指南宋时杭州西湖的一处园林名胜。实傍:实在靠近。
【赏析】
《游净慈寺》,这是一首七律,写于南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当时诗人正在杭州任通判。这首诗描写了净慈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的虔诚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联:“拥刹芙蓉翠欲翔,拂云双练吐寒香。”
“拥刹”,形容寺院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芙蓉”,这里用来比喻寺中的建筑和佛像,象征着清净、庄严、美丽。“翠欲翔”,形容树木翠绿欲滴,仿佛要飞翔一般。“拂云双练”,描绘出瀑布如两条白练般从天而降,飞流直下,溅起层层水雾,仿佛要洗净人们的心灵。“吐寒香”,写出了瀑布的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联:“十千乾闼婆天乐,五百阿罗汉道场。”
“十千”,这里指的是大量的钱或物,暗指诗人对佛家的虔诚信仰。“乾闼婆天乐”,是指天宫的音乐,代表着天堂的美好景象。“五百阿罗汉道场”,是指佛教中的最高境界,阿罗汉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达到了涅槃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佛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联:“未必应真超劫火,还因胜地属空王。”
“劫火”,这里指的是世界末日的灾难。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世界末日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的信心。“胜地”,指的是净慈寺这样的好地方,寓意着佛教文化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空王”,指的是佛教中的佛祖,代表着智慧和慈悲。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他对佛法的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四联:“南园实傍珍珠墅,指点烟踪并渺茫。”
指的是杭州西湖一带的园林,诗人在这里游览,欣赏着湖光山色。“珍珠墅”,用来形容园林中的美景如同珍珠般珍贵美丽。“指点烟踪并渺茫”,形容诗人行走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周围的景色都变得朦胧而神秘。诗人通过对这一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佛家的敬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