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杪鸿书悲自论,死生今旦见情真。
君看落落游梁者,我识沾沾御李人。
稷下遗言宁友重,济南名士得儿贫。
相看自有山公在,莫遣刘标著论新。

【注释】

①梓:刻。鳞集:即《梁甫吟》。适殿卿左史,是殷公的别号,见李商隐《赠殷秀才》诗注。贻书:寄信。慰:安慰。因及此君身后怆尔作答兼呈殷相公,是说在殷公死后,诗人才写了这封信,并把它呈上给殷相公看。

②君:指殷公。身后:指他去世后的事。怆尔作答,指诗人在写这封回信之前,先写了一首诗来哀悼殷公,所以用“怆尔”二字。兼呈殷相公,说明这封信也是写给殷相公看的。

③山公:指殷仲文,字休源,小名参军,南朝宋明帝时曾任尚书令,与殷仲文、刘延祖等同称八龙之末,为当时名士所推崇。山公有山涛和山简两个兄弟,而这里只举其一,可能是想以山公自况。

④刘标:晋刘康节曾作《论刘康节书》,今佚。著论新,指他的新见解。《隋书·经籍志》有《刘标集》,但已佚失,故云“莫遣”。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对殷公遗稿《梁甫吟》所作的答和诗。殷公生前与李商隐交游甚密,李商隐曾作《赠殷秀才》、《赠殷待诏》等诗,殷公也作《答李拾遗》等诗酬答。殷公卒后不久,李商隐就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殷公的哀思。殷公卒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时年四十六岁。

开头二句:“秋杪鸿书悲自论,死生今旦见情真。”这是说殷公的书信,使我感到悲伤,因为殷公和我都是谈论死亡问题的人,现在他却死了,可见死生无常。“今旦”,犹言“今日”。

第三联是说殷公的为人。殷公虽为御用文官,却能不趋炎附势,保持自己的清白人格。“稷下遗言宁友重”,意思是说,像稷下先生那样的遗言难道还会被认为可贵吗?“济南名士得儿贫”,意思是说,像济南名士那样的人,却只能得到儿子的贫穷。

第四联说殷公的人格高尚。作者自谦地说自己虽然有山公一样的傲气,但却比不上殷公的傲骨。

结尾两句:“相看自有山公在,莫遣刘标著论新。”意思是说,我们这些后死者,应该以殷公为榜样,不要做那些没有原则的新论了。殷公生前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论新”就是新论,这是殷公反对的。

此诗是诗人对殷公遗稿《梁甫吟》所作的答和诗,表达对殷公的哀思。殷公生前与李商隐交游甚密,李商隐曾作《赠殷秀才》、《赠殷待诏》等诗,殷公也作《答李拾遗》等诗酬答。殷公卒后不久,李商隐就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殷公的哀思。殷公卒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时年四十六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