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持符节讨河源,三督军需进国门。
试听于䰄翻是颂,得归销骨转成恩。
赐环他日心犹在,投璧千秋事可论。
若问河渠书就未,故人今有马迁存。
【注释】
途遇治河潘中丞:途径治河的潘中丞。时良南归,有赠(赠送): 时良南去归隐,我有赠诗。
两持符节讨河源:两次手持符节到黄河源头治理水患。三督军需进国门:三次监督军需物资运入京城。
试听于䰄翻是颂,得归销骨转成恩:试着听听騑䰄翻唱的颂歌,我得以回家,死得其所,转悲为喜。
赐环他日心犹在,投璧千秋事可论:如果有一天皇帝赐给我环,我的心还留在这;如果我献了一块玉璧给秦始皇,这件事还可以议论一番。
若问河渠书就未,故人今有马迁存:如果你问我治河的书完成了没有,我的老朋友现在还有司马迁。
【赏析】
《途遇治河潘中丞》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七言律诗。李绅(772—846年),字公垂,洛阳郡宜阳县(今河南宜阳西北)人。唐朝宰相、著名文学家、茶学专家和药物学家。
李绅的诗风豪放雄浑,其诗多写景抒情、边关战事及政治抱负,风格刚健质朴,语言清新流畅,富有真情实感,尤擅长写边塞风光、边地生活,对后世影响很大。
首联“两持符节讨河源,三督军需进国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热情和决心。
颔联“试听于䰄翻是颂,得归销骨转成恩。”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忠诚。
颈联“赐环他日心犹在,投璧千秋事可论。”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尾联“若问河渠书就未,故人今有马迁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事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