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移何事转堪怜,懒向王门乞俸钱。
仙令至今称美锦,广文元只抱寒毡。
别筵枫断吴江色,归客鸿开楚岫烟。
若过长沙应大笑,不将憔悴送青年。
【注释】
①艾,即艾性之,字公辅,河南人,唐末宰相。
②王官,指代州长治县。归楚,指艾性之任归顺县令时,因得罪朱全忠被贬归乡。
③量移,指朝廷对官员的调动。何事,什么事。堪怜,可惜。
④仙令,指前代名臣,如张九龄、杜牧等。美锦,指他们在位时政风清明。
⑤广文,汉文帝所建,以教授太子及诸生为职,后泛指学校。元,指张九龄。抱寒毡,意谓贫苦。
⑥别筵,指送别宴席。吴江,今属苏州,古称吴江,这里借指家乡。枫叶红似火,故称“枫断”。吴江色,指吴江水色。
⑦归客,指艾性之。鸿,大雁。开,展开。楚岫,指湖南的群山。烟,指烟雾。
⑧长沙,唐代郡名。杜甫曾于天宝五年(746)在岳州作幕僚,次年春离开岳州赴长安,途经长沙,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大笑,讥笑。不将,不拿。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艾性之迁王官归楚之作。全篇紧扣“送”字下笔,先点题意,继写别情,然后抒发惜别之怀,最后用典自嘲。语言平易而含蓄,委婉而有情意。
开头四句说,艾性之为邑令时,因得罪权奸朱全忠而被贬归乡,现在又来请求朝廷把他调回原地。这两句既交代了艾性之的遭遇,也为下文写他归乡时的感慨和自叹做了铺垫。
中间八句写艾性之的归途情景。首句“量移”,是说艾性之被调任的原因。次句说,自己懒于向王门乞求俸钱。这句中的“乞俸钱”是指乞求做官。第三句写艾性之的为人,他至今还被人称为美锦呢!这是对他清廉自守、刚正不阿性格的赞美。第四句则写艾性之只抱一张冷冰冰的草荐子,这是说他穷困潦倒。第五句说:“仙令”,即前代名臣张九龄、杜牧等人的美誉。第六句说,广文先生(张九龄)只是抱着一把冷冰冰的草荐子。这是说他与名贤一样贫贱。第七句写告别宴会上的情景,那江边的枫叶红了,就像一片片烈火。第八句说:你这次经过长沙一定会发笑我的憔悴吧。“不将”就是“不要拿”,“憔悴”意为形容消瘦不堪的样子。
结尾六句用典自嘲。“若过长沙应大笑”一句中用到了《论语·宪问》中的一句话,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拿”即“莫把”的意思。“青衫”是唐人的服装,这里指艾性之的服饰,因为家境贫寒而穿青色布衣。这句说自己如果被派到长沙去任职,一定不会像那些没有志气的人那样愁眉苦脸,而是应该放声大笑的。
全诗以“送”字贯串始终,先写送行的原因和原因,再写饯别的场面,最后写离别后的感想,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