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竹柏吐余姿,不似长年摇落时。
已割溪云充野供,还调涧溜作清丝。
客缘探隐难言结,心到论文偶自知。
但许布衣欢十日,未应惆怅问归期。
【注释】:
(1)幼于:年轻的朋友。
(2)余姿:残余的美态,指竹柏的青葱姿态。
(3)溪云:山间云雾。
(4)涧溜:山间的溪流。
(5)探隐:访求幽居隐士。
(6)心到:心灵感应。
(7)布衣欢:《易经》曰:“布帛之衣,尚存其亲。”故有布衣之乐,亦指平民百姓的欢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友人在弇州园聚会饮酒时所作,共分十韵。
首句“青葱竹柏吐余姿”,写竹林、翠柏青郁葱茏,郁郁苍苍,余姿犹存。这是对眼前景色的描绘。
第二句“不似长年摇落时”,用典抒发感慨。“长年”即《楚辞·九辩》中的“岁忽忽以遒尽”。诗人用它比喻自己像那被秋风摧折的树木一样,已经衰老了,不再像往日那样枝繁叶茂、蓬勃向上。这里暗寓着诗人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惋惜之情。
第三句“已割溪云充野供”,意谓已经把山上的云雾砍伐下来作为野外的供给,这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具体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形象化表达。诗人通过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世俗纷扰,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
第四句“还调涧溜作清丝”,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景色。诗人将涧水比喻为琴弦,水流潺潺,仿佛琴声在山谷中回荡,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里的意境非常优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山水画卷之中。
第五句“客缘探隐难言结”,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探幽寻胜的心愿却难以找到知音,因此只能独自饮酒自娱。这里的“客缘”指的是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机会不多,而“探隐”则是他渴望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人通过这一句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第六句“心到论文偶自知”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诗人通过这一诗句表明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这里的“论文”可以理解为探讨诗歌创作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最后一句“但许布衣欢十日,未应惆怅问归期”则是对整首诗的收束与升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重视与珍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与信心。这里的“布衣”指的是平民百姓,而“欢”则是指快乐、欢乐。诗人通过这一句子表明了自己对于平民百姓所享有的快乐生活的认可与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或惆怅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与豁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