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赑屃耸长空,仿佛神谟大禹同。
涧底泉鸣疑去镝,峰头月满似弯弓。
苍藤忽破虬龙影,怪石频穿虎豹丛。
似觉普天多苦旱,可无灵雨报祈丰。
夜过柏子潭恭读御碑是高皇三注矢得雨事
金书赑屃耸长空,仿佛神谟大禹同。
涧底泉鸣疑去镝,峰头月满似弯弓。
苍藤忽破虬龙影,怪石频穿虎豹丛。
似觉普天多苦旱,可无灵雨报祈丰。
注释:
- 夜过柏子潭恭读御碑:夜晚经过柏子潭,恭敬地读着御赐的碑文。
- 金书赑屃耸长空:用金色书写的文字刻在巨大的龟形石上,高耸入云。
- 仿佛神谟大禹同:这仿佛是神祇的计谋,与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仿。
- 涧底泉鸣疑去镝:泉水在岩石之间流淌,发出类似箭矢的声音,让人联想到战争的场景。
- 峰头月满似弯弓:山峰顶端的月亮圆满如弯弓,给人以力量的感觉。
- 苍藤忽破虬龙影:苍翠的藤蔓突然断裂,打破了虬龙般的影子。
- 怪石频穿虎豹丛:形状奇特的石头频繁穿过虎豹栖息的丛林。
- 似觉普天多苦旱,可无灵雨报祈丰:似乎觉得整个天下都在遭受旱灾,但希望能有神灵降雨带来丰收的希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特定的夜晚,经过一个名为柏子潭的地方,并在那里读到了一段珍贵的御赐碑文。这段文字被认为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因此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神祇的谋略和古代英雄的大禹。
诗人转向了周围的自然景观,描述了山涧中的泉水、山峰上的明月以及苍翠的藤蔓和奇特的石头。这些自然元素都给诗人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感慨。特别是那些形状奇特、凶猛的野兽出没之地,更让诗人感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
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于普天之下百姓渴望降雨以祈求丰收的期望。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述和对自然元素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于自然的热爱。同时,通过将历史典故与现实景象相结合,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