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从纳节号闲人,踪迹空劳两地论。
居魏江湖怀北阙,环滁山水惜孤臣。
听鸡起候村梅曙,泛蚁偷争野老春。
如此风光真自好,可容长作半闲身。
注释:
- 石丈:指滁州太守,字丈。
- 自滁:来自滁州(今安徽滁县)。
- 穆丈:指魏贻(字穆),曾做过滁州太守。
- 见慰:得到抚慰。
- 罢官:被免职。
- 走笔:快速写作。
- 呈谢:把诗送给别人看。
- 抒近况:表达自己的近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罢官后写给朋友的,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首句“初从纳节号闲人”,诗人回忆了初入仕途时的心境。他曾被任命为地方官员,但不久就被免职,因此自称是一个“闲人”。这里的“纳节”是指朝廷授予官职。
第二句“踪迹空劳两地论”,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工作而四处奔波的辛酸。他曾在滁州和魏贻共事,但现在两地分居,只能在梦中相见,感到十分遗憾。
第三句“居魏江湖怀北阙”,诗人思念家乡,对朝廷充满了敬仰之情。他虽然身处魏地,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北边的京城长安,希望能够早日返回。
第四句“环滁山水惜孤臣”,诗人感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他在滁州的山水中度过了许多时光,但始终觉得像孤臣一样,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第五句“听鸡起候村梅曙”,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早晨醒来后听到鸡鸣的情景。这个情景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但也暗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和无助。
第六句“泛蚁偷争野老春”,诗人描绘了他与野老们一起饮酒、赏花的场景。这个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七句“如此风光真自好,可容长作半闲身”,诗人感慨现在的风光真的很好,但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太闲散,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里表达了他对政治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经历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他对过去和未来的感慨和期待。他既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又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