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从纳节号闲人,踪迹空劳两地论。
居魏江湖怀北阙,环滁山水惜孤臣。
听鸡起候村梅曙,泛蚁偷争野老春。
如此风光真自好,可容长作半闲身。

注释:

  1. 石丈:指滁州太守,字丈。
  2. 自滁:来自滁州(今安徽滁县)。
  3. 穆丈:指魏贻(字穆),曾做过滁州太守。
  4. 见慰:得到抚慰。
  5. 罢官:被免职。
  6. 走笔:快速写作。
  7. 呈谢:把诗送给别人看。
  8. 抒近况:表达自己的近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罢官后写给朋友的,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首句“初从纳节号闲人”,诗人回忆了初入仕途时的心境。他曾被任命为地方官员,但不久就被免职,因此自称是一个“闲人”。这里的“纳节”是指朝廷授予官职。

第二句“踪迹空劳两地论”,诗人表达了自己因为工作而四处奔波的辛酸。他曾在滁州和魏贻共事,但现在两地分居,只能在梦中相见,感到十分遗憾。

第三句“居魏江湖怀北阙”,诗人思念家乡,对朝廷充满了敬仰之情。他虽然身处魏地,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北边的京城长安,希望能够早日返回。

第四句“环滁山水惜孤臣”,诗人感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他在滁州的山水中度过了许多时光,但始终觉得像孤臣一样,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

第五句“听鸡起候村梅曙”,诗人描写了自己在早晨醒来后听到鸡鸣的情景。这个情景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但也暗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和无助。

第六句“泛蚁偷争野老春”,诗人描绘了他与野老们一起饮酒、赏花的场景。这个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七句“如此风光真自好,可容长作半闲身”,诗人感慨现在的风光真的很好,但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太闲散,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里表达了他对政治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经历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他对过去和未来的感慨和期待。他既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又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