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启初筵,乍有修风绿野前。
北阙定书南极瑞,老臣亲致太平年。
尊开四代长宜柏,烛忆三朝旧赐莲。
见说新诗传欲遍,江南草色已油然。

【注释】

太师:指杨存中,当时为太师。翁相公:指杨存中的父辈或长辈友人。燕诗:即《元旦家燕》诗。次韵:即和诗。启初筵:开宴席。修风:即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此处形容春天到来。南面:指南京城。定书:指朝廷所颁诏令。老臣:指杨存中自己。亲致太平年:亲自传达了太平年景。四代:泛指历代。长宜柏:指长寿、健康之意。三朝:泛指历届皇帝在位时。旧赐莲:指过去皇上赏赐给大臣的莲花。见说:听说。新诗:指杨存中的《元旦家燕》诗。传欲遍:传诵将遍。江南草色已油然:江南地区已经绿草如茵。

【赏析】

《元日家燕》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家燕”自喻,通过写燕子飞回旧巢、衔泥筑巢等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这首诗在内容上与《登科后》一样,都是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的作品。

首句“山中宰相启初筵”,是说山中宰相(即杨存中的祖父)开启宴席。“宰相”一词,用得极为贴切,既点出了杨家的官职,又表现了杨家的显赫地位。“启初筵”三个字,写出了宴会的气氛和场面,使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热闹。接着,“乍有修风绿野前”一句,是说春风刚刚吹拂过绿野。“乍有”二字,表现出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第二句“北阙定书南极瑞”,意思是说朝廷颁布诏书,吉祥如意的征兆出现在南方。“定书”二字,表明诏书已经颁发,而“定”字则给人以稳定、安定的感觉。“南极瑞”三个字,则表现了吉祥如意的征兆出现在南方的意思。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朝廷颁诏的喜悦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

第三句“老臣亲致太平年”,意思是说自己亲自传达了太平年景。“老臣”二字,表现出诗人的谦虚和低调。“太平年”三个字,则是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望,也表现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尊开四代长宜柏”,意思是说宴席上供奉着四代人留下的长青柏树。“尊开”二字,表现了宴席的隆重和盛大。“长宜柏”三个字,表现了柏树的生命力顽强、坚韧不拔的特点,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永恒的信念。这一句诗,既表现了宴会的盛况,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永恒的信念。

第五句“烛忆三朝旧赐莲”,意思是说回忆着过去的皇上赐给大臣的莲花。“烛忆”二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三朝”两个字,表现了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沉淀。“旧赐莲”三个字,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恩典的感激之情。这一句诗,既表现了宴会的氛围和气氛,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第六句“见说新诗传欲遍”,意思是听说新写的诗歌将被广泛传播。“见说”二字,表现了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新诗传欲遍”三个字,则表现了诗歌的受欢迎程度和传播的范围之广。这一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认可和喜爱,也表现了诗歌传播的影响力。

最后一句“江南草色已油然”,意思是说江南地区的草木都已经长得绿油油的了。“江南草色已油然”,这句诗既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景,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一句诗,既表现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表现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