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万事一身孤,名尽犹堪借子无。
任使暗投毋按剑,那能逆旅便酬珠。
将苞日彩终巢阁,欲血霜啼好过都。
见说胡郎诗薮就,龙门咫尺在菰芦。
【注释】
李仲子:李德裕的儿子。能茂:即李德裕,字能茂。损:指李德裕的弟弟李损。书:赠诗。古近体:指诗歌。病甚勉酬:病重时勉力作答。一:指一首。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当时诗人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因受牛僧孺排挤,被贬为连州刺史。在赴连州途中,他写了这首诗。
首联说,伤心事太多,身孤一人,名尽犹堪借人无愧。“身孤”是说自己身处逆境,孤立无助。“名尽犹堪借”,意思是自己虽然已到穷途末路的地步,但仍可借重别人。“借”在这里有托庇的意思。这两句表明诗人尽管处境艰难,但仍然不肯向命运低头,仍可借助外力来求得解脱。
颔联说,即使暗中投靠也无需按剑自守,怎能在旅途中就轻易地将一颗宝贵的珍珠献给他人呢?这里用典,以喻自己的志向与才能。诗人以宝剑比喻自己的意志和才能,而把珍珠比作他人的才智和成果,意在说明自己不会像别人那样贪慕虚名,窃取他人的智慧。
颈联说,自己就像那将要孵化的鸟蛋,要藏入巢穴之中;又如要吐血的杜鹃啼叫,要飞过长空越过都门。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诗人将自己比做即将产卵的鸟蛋,暗喻自己处在困境之中,难以摆脱;又将自己比作悲鸣的杜鹃,暗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愤懑。
尾联说,听说友人胡郎(即李德裕)的诗篇已经写成《文选》,而龙门却就在咫尺之处,只是由于我的遭遇而未能去拜访。尾联写诗人听到消息后的感慨,他得知友人的诗篇已成定稿,而自己却未能见到。“龙门咫尺”是指诗人自己曾想拜见李德裕,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菰芦”是一种水生植物,此处泛指水边或江边一带。诗人以江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与李德裕相见的愿望。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思念之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