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昆吾剑,不将持试石。
白璧隐荆山,剖出长虹色。

【注释】

1.试剑石:相传是春秋时楚国的大臣沈诸梁在荆山用宝剑试剑的地方。2.昆吾剑:《左传》上说楚武王曾把铸有“昆吾”二字的宝剑赐给大夫鄂(读è)越,即后来的沈诸梁。后因以“昆吾之剑”指代楚国的宝剑。3.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西。4.长虹色:传说中宝剑的颜色。5.白璧:指楚国的美玉。6.荆山隐:指楚国灭亡后,美玉被埋藏在荆山中。7.荆山出:指美玉从荆山中出土。8.试:试剑,磨砺剑刃。9.剖:剖开,使露出锋利。10.长虹色:比喻宝剑颜色如彩虹般美丽。

【译文】

我有一把昆吾剑,不用它去试什么石头。

那白璧就是楚国的宝贝,从荆山挖掘出来,就露出了彩虹般的美丽。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诗人对宝剑的自豪与珍惜,后两句写宝剑的来历和珍奇之处,最后点题,赞扬宝剑的非凡价值。全诗构思巧妙、意境高远。

首句“我有昆吾剑”,是说这把宝剑是自己的;次句“不将持试石”,是说这把宝剑用不着去试什么石头,表明这把宝剑非同一般。“不将”两字一语双关,既表明自己对宝剑的自豪之情,又表明这把宝剑的非凡价值,不可轻易示人。三句“白璧隐荆山”写宝剑的来历,说这把宝剑是楚国的宝物,但已经失落了。四句“剖出长虹色”,写宝剑的珍奇所在,说这把宝剑是美玉所化。这里用了两个典故:“白璧”、“长虹”。白壁是汉文帝时的宝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而《汉书·艺文志》则记载着“白壁之献”,意思是说,当年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时候,得到一块白玉,这块白玉就是楚国的和氏璧。后来,这块和氏璧就失落于江中,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被打捞上来。“长虹”,出自《列子·汤问》:古时候,黄河上有一座名胜地叫龙门,河中水浅,有鲤鱼逆流而上,跳过龙门之后,就变成了龙了。后来人们就用“长虹”来比喻事物发生质的变化或变化过程。

五、六两句紧承前句,写宝剑的来历。“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是楚国的故都。“隐”,是埋没的意思。“荆山隐”,“荆山出”是说楚国灭亡后,那块和氏璧就埋在了荆山之中。“剖出长虹色”,说明那块美玉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沉淀,最终被世人重新发现,并且得到了重新评价。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赞叹宝剑的非凡价值。“试”字写出了诗人对这把宝剑的感情,也表现了他对这把宝剑的珍重之情。“白璧”,是指楚国的宝物。“荆山出”,意思是说,那块白璧是从楚国灭亡之后被埋藏在荆山中的。“试”,意思是试剑,磨砺剑刃。这里的“试”字,既表现出诗人对这把宝剑的重视,也表明这把宝剑不需要去试剑石。

整首诗语言简练,内涵丰富。通过咏叹宝剑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以及深沉的历史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