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石从云老,苔阶过雨斑。
游人不解看,应道是真山。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注解和相关背景知识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艺术手法。最后点明自己的评价或看法。
“藤石从云老,苔阶过雨斑。”这两句是写景,写游人不识得真山。
第一句“藤石从云老”,藤蔓缠绕的石头长年累月地经受着云雾的浸染,显得苍老而古雅。
第二句“苔阶过雨斑”,踏过青苔覆盖的台阶,雨水过后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足迹。
第三句“游人不解看”,游人不懂得欣赏这种自然之美,不理解它真正的价值。
尾联“应道是真山”,游人如果能够领会到这番意境,就一定会认为这里真是一座山。
【答案】
藤石从云老,苔阶过雨斑。
游人不解看,应道是真山。
译文:藤蔓缠绕着的石头长年累月地经受着云雾的浸染,显得苍老而古雅;踏过青苔覆盖的台阶,雨水过后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足迹;游人如果能够领会到这番意境,就一定会认为这里真是一座山。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游人不识得真山,而只看到藤缠石、苔阶雨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真山之景的赞美。首句写藤石之景,次句写游人不识,三句写游人不识的原因,四句写游人不知其真面目,五句写游人不知其真面目的原因,末句用“应”字作结,说明游人如果真正领悟诗中的真意,就会认为此处就是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