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汉庄光,钓矶满苍藓。
虽有种鱼经,生来不开卷。

弇园杂咏四十三首清凉界

步屧修竹林,银桥佛庐净。洒然忽清凉,是境还非境。

注释: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王世贞。他以创作大量诗词著称,其作品风格豪放,语言简练。在王世贞的作品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诗篇,而《弇园杂咏四十三首清凉界》便是其中之一。
  2. “步屧修竹林”描述了诗人行走在竹林中的情景。”屧”是古代的一种鞋子,”竹林”则是指茂密的竹子丛生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漫步于竹林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3. “银桥佛庐净”中的”银桥”形容的是一座横跨于清澈小溪之上的石桥,”佛庐”则是指僧人居住的地方。这句话描绘了石桥和佛庐的宁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氛围。
  4. “洒然忽清凉”中的”洒然”意味着突然之间感到一种清新的感觉,”忽清凉”则是指突然间感受到一种清凉的气息。这里传达了诗人在竹林中突然感受到的凉爽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的世界。
  5. “是境还非境”中的”境”指的是外在的环境或景象,而”非境”则是指超越这种外在环境的精神境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环境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超越现实、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弇园中一处清凉景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步屧修竹林,银桥佛庐净。洒然忽清凉,是境还非境”四句,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竹林与石桥之间,感受到了诗人所要传达的那份清新与宁静。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雕成玉”(比喻树枝被冰雪覆盖),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总的来说,这是一首既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又充满艺术美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