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带远色,危石激清籁。
时有远钟声,窣堵在云外。
【注释】:
疏林带远色:稀疏的树林,笼罩着远处的色彩。
危石激清籁:高高的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
时有远钟声,窣堵在云外:时不时听到远处寺庙的钟声,飘荡于云端之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疏林”、“远色”、“危石”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图。
首句“疏林带远色”,以“疏林”和“远色”两个意象为切入点,展现了一种静谧、深远的自然之美。诗人通过对树木和色彩的描写,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清新脱俗的画面。同时,这句诗也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和谐的境界之中。
次句“危石激清籁”,则是通过描绘一座高耸入云的山石,以及它发出的清脆声音,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山石的细致刻画,赋予了它一种灵动、生动的特征,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同时,这句诗也与第一句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时有远钟声,窣堵在云外”,则将读者的视野引向远方。在这里,“远钟声”既是对前两句景物的具体补充,又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悠远、宁静的感觉。同时,“在云外”这一意象更是将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仿佛那遥远的钟声穿越了云层,直抵人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神秘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