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帕朱奁覆御羞,手题颁赐寿宁侯。
昆明督亢从渠请,今日台官在殿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可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造等角度入手,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注意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把握其大意。同时要注意译文的语言风格,尽量做到信、达、雅。答题前先通读全诗,了解大致内容,抓住形象关键语句“手题颁赐寿宁侯”,思考如何理解。再结合注解中的“昆明督亢从渠请”,联想相关的历史故事,体会诗人的感情。

  1. “黄帕朱奁覆御羞”,是说皇帝赐给寿宁侯的手帕、朱漆盒子(奁)里盛着御膳的美味佳肴。黄帕是皇帝御赐的手帕;朱奁是皇帝的化妆盒。这两句写出了皇权之威,也写出了寿宁侯受宠幸之荣,同时也表现了皇帝对寿宁侯恩宠之深。
  2. “手题颁赐寿宁侯”,写皇帝亲笔赐给寿宁侯手帕、朱奁,这是对寿宁侯极大的褒扬,表明皇帝对他极为宠爱。“手题”二字写出了皇帝对寿宁侯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皇帝的亲民爱民之情。
  3. “今日台官在殿头”,是说今日台谏官在朝堂之上。“台官”指御史大夫和侍御史,他们都是朝廷监察官员。他们的职责就是监督百官。“台”即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台官在殿头,说明皇帝对寿宁侯的宠爱已经触犯了皇权,引起了台官的不满。
  4. “昆明督亢从渠请”,是指汉武帝时期,大臣庄助请求将西南的滇池(今云南省晋宁县一带)、交趾(今越南北部)和南方少数民族划归汉朝版图,得到汉武帝批准的故事。“督亢从渠请”是说寿宁侯向皇帝求取土地,希望获得更多的土地。
  5. “今日台官在殿头”,台官是监察官员,职责是对百官进行监察。“台官在殿头”,表明台官们正在朝堂之上议论着这件事情。“台官在殿头”表明台官们认为皇帝的做法有误,他们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停止赐予寿宁侯土地。
  6. 最后一句“今日台官在殿头”,是说皇帝在朝堂上受到台谏官的反对,皇帝的宠臣寿宁侯被弹劾,皇帝被迫收回成命,停止赐予寿宁侯土地。
    【赏析】此诗通过弘治十三年(1500年)三月十五日大理寺右卿周文襄奏请罢赐寿宁侯土地的事件来反映当时政治斗争的尖锐性。首句点明赐地的时间、对象和方式:用“黄帕”、“朱奁”来覆盖御膳,以显示皇帝的恩宠。次句写皇帝亲笔赐给寿宁侯手帕、朱奁,这是对寿宁侯的极大褒扬,表明皇帝对他极为宠爱。第三句点出赐土之事引发台谏官的不满,“今日台官在殿头”。第四句交代赐土的原因:汉武帝时,大臣庄助请求将西南的滇池、交趾和南方少数民族划归汉朝版图,得到汉武帝批准。第五句交代赏赐的结果:皇帝在朝堂上受到台谏官的反对。第六句写皇帝被迫收回成命,停止赐予寿宁侯土地。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每句五字。首句点明赐地的时间、对象和方式:用“黄帕”、“朱奁”来覆盖御膳,以显示皇帝的恩宠。次句写皇帝亲笔赐给寿宁侯手帕、朱奁,这是对寿宁侯的极大褒扬,表明皇帝对他极为宠爱。第三句点出赐土之事引发台谏官的不满,“今日台官在殿头”。第四句交代赐土的原因:汉武帝时,大臣庄助请求将西南的滇池、交趾和南方少数民族划归汉朝版图,得到汉武帝批准。第五句交代赏赐的结果:皇帝在朝堂上受到台谏官的反对。第六句写皇帝被迫收回成命,停止赐予寿宁侯土地。
    全诗共六句,前三句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及结果,后三句写台谏官反对皇帝赐地一事及其结果。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叙事简练,言简意赅。
    【答案】
    黄帕朱奁覆御羞,手题颁赐寿宁侯。
    昆明督亢从渠请,今日台官在殿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