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摇匹练界长空,天阔千帆处处风。
入雾楼台先暝黑,隔林枫叶后霜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重点句进行赏析,最后点明中心思想。这首诗是宝应湖的美景,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写景,将湖面比作一匹白色绸带在天空中飘扬;用“天阔”表现湖水宽阔。“入雾楼台先暝黑”描写了诗人所见景象,入夜后湖上雾气弥漫。“隔林枫叶后霜红”则写了诗人所感,枫树林里枫叶在霜降时呈现出一片片火红色。全诗通过描写宝应湖的美景,表达出诗人对宝应湖的喜爱之情。结合注释,“天阔千帆处处风”的意思是:湖面上,无数的船只往来穿梭,风起时,帆船扬起的白帆如万匹白绢在碧波上空飘舞。“入雾楼台先暝黑”中的“暝”字的意思是“傍晚、黄昏”。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入暮时分,湖上迷蒙的薄雾使楼台显得暗淡起来。“隔林枫叶后霜红”中的“霜红”意思是指枫叶被秋霜染过,变成了深红色。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隔着树林望去,枫叶在霜降时节也变红了。整首诗通过对宝应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宝应湖的喜爱之情。
【答案】
宝应湖
(1)
波摇匹练界长空,天阔千帆处处风。(水面波光荡漾,如同一匹白色的绢纱在天空中飘动。广阔
的湖面上,无数的帆船穿梭往来,风吹过来,帆影翻飞,犹如万匹白绢在空中飘舞。)
(2)
入夜后湖面被迷雾笼罩,楼台开始显得暗淡起来。
(3)
隔林远望,只见枫叶在霜降时节也变红了。
(4)
此诗句以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宝应湖的喜爱之情。
赏析:
首联“波摇匹练界长空,天阔千帆处处风。”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宝应湖的壮阔景象。“波摇匹练界长空”,形容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匹白色的绢帛在广阔的天空中飘扬开来。这里的“匹练”既形象又生动,既突出了湖面的宽广浩渺,又烘托出了湖光山色的壮美景色。“天阔千帆处处风”,诗人以“千帆”代指湖上的船只,进一步展现出湖上船只之多、之密集的特点。这些船只在风中摇曳,犹如千帆竞发,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气势磅礴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湖面和湖上船只的描述,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辽阔、壮美的自然景观,为下文描绘宝应湖的美丽景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颔联“入夜后湖面被迷雾笼罩,楼台开始显得暗淡起来。”诗人转而描写了宝应湖入夜后的景色。“入夜后湖面被迷雾笼罩”一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湖面在夜色中的变化,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惊喜。当夜晚来临,湖面上的薄雾渐渐弥漫开来,仿佛给湖面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雾气越来越浓,湖上的楼台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直至消失在黑暗之中。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湖面和楼台的变化,巧妙地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气氛,为接下来对宝应湖美景的赞美做了铺垫。
颈联“隔林远望,只见枫叶在霜降时节也变红了。”诗人继续描写宝应湖的美丽景色。“隔林远望”一句,不仅表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观察的角度,更传达出一种距离感和空间感。而“只见枫叶在霜降时节也变红了”一句,则具体描绘了宝应湖畔的枫树林在霜降时节的景象。这里的“霜降时节”指的是秋末冬初的季节,此时的枫树叶子因为霜雪的覆盖而呈现出深红的色彩。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宝应湖的景色,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诗意。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秋天与冬天的不同色彩,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宝应湖四季变换之美。
尾联“此诗句以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宝应湖的喜爱之情。
(5)
此诗句以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宝应湖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