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旗高拥黑云间,匣里并刀龙雀环。
夜夜胡笳吹落月,秋声不敢近燕山。
【注释】
紫荆:指紫塞。龚都督,指北宋名将种谔。《宋史·种谔传》:“种谔为陕西经略使,招纳流民,开屯田,边备大振。”紫塞、燕山都是边关。
【译文】
高耸的军旗在乌云中显得格外威武,剑匣里并排着龙凤双环的利剑。
夜夜吹起胡笳声,月光下不敢走近燕山脚下。
【赏析】
此诗描写边地将士的豪迈气概和对家乡的思念。首句“牙旗”,指帅旗。“黑云间”三字暗用“黑山”,是契丹族所居之地。诗人借“黑云”来比喻契丹军队像黑色的浓云一样笼罩在北方边疆上空。这既是写实,也是写意,既表现了辽军的气焰嚣张,也暗示出边防将士面临的严峻形势。二句写军中生活。“匣里并刀”,“匣”字当读作“夹”,即腰刀。“并刀”是指腰刀上的双环。这里用夸张手法写出将士们佩带武器的雄姿。三句写战事。“夜夜胡笳”、“落月”都暗用典故。“胡笳”,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声音悲切。“燕山”,在今河北北部与辽宁西部一带,当时属辽国统治区。两句意思是说,夜晚吹起胡笳的声音,月亮都为之黯然失色。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辽人侵扰的惨状,而且表现出将士们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末句“秋声”,指秋天的萧瑟之声。“近燕山”,即不敢逼近燕山脚下,怕遭到辽人的袭击。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给边民带来的苦难,也流露出将士们对家乡的无限依恋。全诗以“夜夜”领起,一咏三叹;以“秋声”结篇,余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