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泛仙槎拟问津,我从东海学波臣。
隋珠却坠双明月,鲸岛寒光夜夜新。

和峻伯蓬莱阁六绝中的最后一首“君汎仙槎拟问津,我从东海学波臣。隋珠却坠双明月,鲸岛寒光夜夜新。”是王世贞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被誉为“后七子”领袖之一。
  • 王世贞在官场上曾官至刑部尚书,晚年归隐。他的作品以复古为主,主张文不读西汉后的文章,诗不读中唐人集,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 诗词原文
    君泛仙槎拟问津,我从东海学波臣。
    隋珠却坠双明月,鲸岛寒光夜夜新。

  2. 逐句解读

  • 君泛仙槎拟问津:这里的“君”指的可能是王世贞自己,表达了一种向往或追求某种高远境界的愿望。“泛仙槎”则是泛指乘坐神仙般的船,象征着超凡脱俗的追求。“拟问津”,意即试图寻求答案或指导。
  • 我从东海学波臣:这里的“我从东海”暗示了王世贞从海边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学波臣”则表明他在学问上追求的是一种臣属的态度,愿意向有学问的人学习。
  • 隋珠却坠双明月:隋珠是指隋炀帝时期的明珠,这里用来比喻失去的美好事物。”双明月”则可能暗指月亮,象征着光明或美好的事物。这句话表达的是美好事物的丧失或遗憾。
  • 鲸岛寒光夜夜新:鲸岛可能指的是海上孤岛或岛屿,而“寒光”则形容其寒冷的月光。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夜晚海岛的景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变的自然之美。
  1. 译文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君”与“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追求的执着。通过使用象征性的词汇,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句中的“双明月”和“月夜”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是王世贞个人情感和志向的体现,也是他对于人生哲学的一种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