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沟流月碧潺潺,翠竹苍梧相对闲。
枕簟乍凉人似玉,可怜无梦到巫山。
病卧池亭丙夜起坐即景有感
一沟流月碧潺潺,翠竹苍梧相对闲。
枕簟乍凉人似玉,可怜无梦到巫山。
诗句解释
- “一沟流月碧潺潺”:描述一条小溪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清澈透明,声音轻柔如流水般流淌。这里的“碧潺潺”形容了溪水流动的声音以及水面反射月光的美景。
- “翠竹苍梧相对闲”:描绘了竹林与梧桐树相互依偎的景象,它们静静地站立,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这里的“相对闲”表达了一种和谐而悠闲的氛围。
- “枕簟乍凉人似玉”:通过“乍凉”来形容初秋时节的凉爽感觉,同时用“人似玉”来比喻人的肌肤细腻光滑,如同玉石一般。这种比喻不仅形容了人的美貌,也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可怜无梦到巫山”: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梦中能够到达一个美丽的地点——巫山。这里的“巫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座山峰,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的地方或梦境中的仙境。
译文
一弯清溪在月光下波光粼粼,翠绿的竹子和苍郁的梧桐相望自在。清凉的枕席让我感到如同美玉般温润,可惜这夜晚我无法梦见那遥远的巫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观察和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一沟流月”、“翠竹苍梧”等意象,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