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拥千帆截海涛,溪头耐可弄鱼舠。
那轻芥子无多地,不论须弥万仞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中丞在戚都督道服访余小祇园即事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罢拥千帆截海涛——这里描述了海边的景象,千帆竞发,海浪滔天。这里的“罢拥”可以理解为停止拥塞,而“千帆截海涛”则形象地描绘了大海与船帆的壮阔景象。
溪头耐可弄鱼舠——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溪流的尽头,可以悠然自得地享受钓鱼的乐趣。这里的“溪头”指的是溪流的源头,而“弄鱼舠”则形容了垂钓的动作。
那轻芥子无多地,不论须弥万仞高——这句诗的意思是,那微不足道的芥子(芥菜籽)也有着无限的空间,即使它存在于须弥山(又称须弥世界,是佛教中的最高概念,象征着宇宙)之上,也丝毫不影响它的存在。这里的“芥子”指的是极小的物体,而“须弥”则是佛教中的最高概念,代表着无边无际的空间。整首诗通过对比微小与巨大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无限世界的向往。
赏析:这首七言律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微小与巨大的事物,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