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爱女瘗山丘,宝剑三千白虎游。
当时未解平亲怨,又见胥江洗属镂。

【注释】

瘗:埋

属镂:一种剑,用铜制成。

胥江:古称吴江或松江,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赏析】

《题虎丘剑池》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对吴王女儿葬于山中、剑池被浣洗的情景,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的荒淫误国,表达了对时政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全诗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照,揭示了封建王朝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广大百姓的苦难处境。

“题虎丘”三句。“吴王”,指春秋末期越国的君王勾践,他为复国雪耻,曾三次派大夫文种向吴国求和,并亲自到吴国去请夫差回师,但吴王不听,终于导致吴国的灭亡。“爱女”,指吴王之女西施。“瘗山丘”,指西施葬身之处。这两句说:西施被葬在山丘之中,三千把宝剑随白虎游动而去了。这两句是说西施的美貌使吴王迷恋,结果落得个亡国的命运。“未解”,指没有理解,不了解。“平亲”,指平息亲人之间的怨愤。这两句说当时吴王没有懂得平息亲人之间的怨恨,反而让西施葬身于虎丘山丘之中。“又见”,再次见到。“胥江”,即吴江,在今江苏苏州境内。“属镂”,一种古代的佩剑,相传是伍子胥的剑。这两句说:当时吴王没有能够了解平息亲人之间的恩怨之情,现在看到吴地的江河又洗掉了伍子胥的宝剑。“平亲”一词,既指平息亲人之间的怨恨,也暗含有消除国家内部的纷争的意思。这里用反语,表明吴王没有做到安抚人民,反而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对吴王的辛辣嘲讽。“又见”一词,既指看到吴地的江河又洗掉了伍子胥的宝剑,也指看到吴地的人们又过着像伍子胥一样的艰苦生活。这里既暗示了吴王的暴虐无道,同时也暗示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的前四句,写西施的美貌和吴王的荒淫误国。接着,诗笔一转,由西施说到伍子胥的宝剑。“胥江”,即吴江,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洗属镂”,指伍子胥的宝剑又重新出现在吴地上。这两句说:当时吴王没有能够了解平息亲人之间的恩怨之情,现在看到吴地的江河又洗掉了伍子胥的宝剑。“平亲”,一词,既指平息亲人之间的怨恨,也暗含有消除国家内部的纷争的意思。这里用反语,表明吴王没有做到安抚人民,反而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对吴王的辛辣嘲讽。“又见”一词,既指看到吴地的江河又洗掉了伍子胥的宝剑,也指看到吴地的人们又过着像伍子胥一样的艰苦生活。这里既暗示了吴王的暴虐无道,同时也暗示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这首诗采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巧妙运用,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鲜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