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谤法晚护法,□抨鲁公少温公。
僧雏两耳掩欲尽,未必西天耳尽聋。
注释:
- 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 少年谤法:年轻时批评或攻击法律。
- 晚护法:年老时保护或支持法律。
- □抨鲁公:抨击鲁公。
- 少温公:称赞温公。
- 僧雏两耳掩欲尽:形容僧人的耳朵被遮住,好像要遮住所有的耳朵一样。
- 未必西天耳尽聋:不一定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里,所有的声音都听不见,因为即使是极乐世界的众生也有耳朵可以听见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描述两个不同的人(少年和老人)的行为和态度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诗人描述了两个不同时期的人(少年和老人)对待法律的态度。少年时期,人们经常批评或攻击法律,而年老后,人们则更倾向于保护和支持法律。这种对比揭示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诗人还通过描述两位人物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提到一个僧人,他的耳朵被遮住,好像要遮住所有的耳朵一样,这暗示了他可能听到了一些不应该知道的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指责这个僧人,而是表达了一种怀疑和担忧。他认为,即使他在西方极乐世界里,所有的声音都听不见,也不能保证他不会听到一些不应该听到的事情。
诗人用“未必西天耳尽聋”这句话总结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且即使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里也不会保证不会听到一些不应该听到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