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台犹绾双弇奇,试问台奇台不知。
游人到此意忽忽,半学杨朱悲路岐。
【注释】
弇园:在苏州城西,是明末诗人王孙文吉的别墅。杂咏十六首:指《弇园杂咏》十六篇,这是一部诗文集,共十六篇。梵王桥:梵王寺前有座小桥,称“梵王桥”。
【赏析】:
王孙文吉(1592-1654)字叔美,号苍水,江苏吴县人。他是明末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著有《弇园杂咏》十六篇,其中第十七题《梵王桥》一首最为人所传诵。全诗如下:
小台犹绾双弇奇,试问台奇台不知。
游人到此意忽忽,半学杨朱悲路岐。
注释:①弇: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②双弇:即双台。③澹台灭明: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澹台灭明(字子羽),曾说:“吾闻贫而乐道者,知也;苦而乐道者,爱也。”(《论语》)④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主张“贵己”、“重生”,认为“全性保真”才是最重要的。⑤路岐:岔道。⑥“半学”句:意思是说,人们到这里来,往往只学杨朱那样看重个人生命的价值,而忘记了澹台灭明那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译文】:
那座小台还挂着两座双塔的遗迹,试着问问它这两座塔究竟有多神奇,可它们却不知道。游人来到这里,心情顿时变得忧郁起来,好像有点类似杨朱那种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悲愤情绪,只是这种情绪更偏向于个人的名利地位而已。
此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之中。开头四句先点出小台的奇特与双塔的神奇。后两句写游人至此,感慨万分。从“意忽忽”三字可以想见,他的心情是多么抑郁。结尾处又用“半学杨朱”四字一语道破,使读者明白作者的用意所在。全诗意境幽深,含蓄蕴藉,耐人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