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君读书处,破壁侵菰芦。
不厌饥时麦,难挑旱后蔬。
沈沦诗更好,飞动意能无。
莫以鹬冠聚,尤深鱼服虞。
时清宁任侠,宦薄且为儒。
但使星文就,君王自按图。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不厌”二句,以“饥时麦”和“旱后蔬”作比,表明自己虽生活清苦却心志高洁、不为俗累。“沈沦”二句,写自己虽然沉沦下僚却能写出更好的作品。“莫以鹬冠聚”,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头上有乌纱帽而聚在一起。“尤深鱼服虞”一句,是说最担心的是像渔人那样,被敌人所诱。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主张,即任侠之辈应安分守己,儒者则应专心致志于学问。
【答案】
(过陆震卿大行读书处有赠)
破壁侵菰芦①,不厌饥时麦②,难挑旱后蔬③,沉沦诗更好④,飞动意能无⑤,莫以鹬冠聚⑥,尤深鱼服虞⑦,时清宁任侠⑧,宦薄且为儒⑨。
注释:
①菰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茎圆柱形,叶子长椭圆形,浮在水面上。②饥时:指灾荒时。③旱后:指丰收时。④沉沦:指隐居。⑤飞动:指文章气势纵横奔放。⑥鹬冠:据《战国策·燕策》:“苏代谓燕相曰:‘臣闻古之君子得势于天地之间,不自以为余,不自以为不足者,未有能自为者也。今臣使于韩,韩王拥节而立于朝者,非能利也,欲求知于人而已矣。’”此处借指做官。⑦尤深:更加深刻。⑧宁:宁愿。⑨儒:古代知识分子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