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潮头何壮哉。
平驱银海立,忽卷雪山来。
汹汹喷晴雪,殷殷动远雷。
千艘催簸荡,万弩屈喧豗。
笑缓枚生发,争先伍相才。
老人惊未睹,尊酒喜重开。
飞瀑庐山破,奔流砥柱摧。
乾坤此三绝,欲返重徘徊。

【注释】

观潮:观看江中波涛。娄浒:山名,在江西九江附近。作:写。

七月十八日 :指农历七月十六日。

银海:大海。银,白色,形容水色白。

雪山:指浪花,因浪花飞溅起时,如雪山崩下。

汹汹:水流声。

殷殷:声音盛大的样子。

千艘:很多船只。

枚生:枚乘(约公元前209—前144),西汉辞赋家。

伍相: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老人:指诗人自己。惊未睹:还没有看到。

尊酒:美酒。重:重复。

庐山:山名,在江西九江市南面。破:冲破。

砥柱:山名,在河南省孟津县东黄河中下游,形似剑尖插入河中。

三绝:三奇,指庐山瀑布、黄河激流和钱塘潮。

欲返:将要返回。

【译文】

七月十八日,潮头多么壮观啊!

它奔腾着像银色的海洋,猛然间又卷起白色的雪浪。

汹涌澎湃的波浪喷吐着晴天的雪,雷声隆隆,震撼着远方的群山。

无数船只催动着波涛翻腾,许多张弓拉得直响,发出震耳欲聋的喧哗声。

笑看那些擅长发箭的人,他们争先恐后地发射;伍相子的射技更是出类拔萃。

老人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但已为能再次欢聚而高兴。

瀑布从庐山上冲下,激浪冲击着砥柱山石,奔流的河水把两座大山都摧毁了。

这三大自然奇观,真可谓天下第一,令人久久徘徊不去。

【赏析】

公元763年(唐天宝二年)七月十八日,诗人登上庐山望江楼观赏夏夜江上观潮。诗人以“三绝”概括了长江万里无风浪时的胜景,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诗中描写江潮涌来时的景象极为生动,气势磅礴。

首联写潮来之快:“七月十八日,潮头何壮哉!”七月十八日,就是农历七月十六,是一年中潮水最大的时候。诗人面对浩瀚的江海,只见那潮头高高地涌来,其势浩荡,其威壮烈,使人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巨大力量。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观潮人的感受,也写出了观潮的盛况。

颔联写潮来的雄壮气势:“平驱银海立,忽卷雪山来。”江潮滚滚而来,仿佛要把整个海洋都推上岸去一样。当它席卷而来的刹那之间,浪花飞溅如雪山崩塌而下一般,那情景是多么惊心动魄!这两句诗把江潮来势之大、速度之快,写得淋漓尽致。

颈联进一步描写江潮的气势:“汹汹喷晴雪,殷殷动远雷。”江潮涌动着,喷吐着,好像喷出了一团团洁白的雪花,那声响,好像远处雷声隆隆,此起彼伏。这一句诗不仅写出了江潮的声势浩大,而且把江潮喷发时的声音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尾联写观潮人的赞叹:“千艘催簸荡,万弩屈喧豗。”众多船只一齐扬帆竞发,掀起层层波浪,好像要推动江海一样。许多张弓拉得直响,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喧哗声。这两句诗写出了江潮的力量之大,使人们为之惊叹不已。

尾联还点出了观潮的时间:“笑缓枚生发”与“尊酒喜重开”,“笑缓枚生发”,是指诗人看到观潮的人个个都如此从容不迫,悠然自乐,不禁笑了;“尊酒喜重开”,是因为大家高兴得喝了几轮酒才肯散席。这里的“尊酒”、“重开”都是说酒量好。这两句话写出了诗人与众观潮者一同欣赏江潮盛景的喜悦心情。

尾联还写了观潮者的赞叹:“笑缓枚生发”与“尊酒喜重开”。这里的“枚生”是指汉代枚乘,他善于写赋,这里指诗人自己。“尊酒”指美酒,“重开”指重新举杯畅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众观潮者一同欣赏江潮盛景的喜悦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