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朔明大隐,君平探幽蹈。
去矣无足差,吾将从所好。
春理霅上耕,秋归剡中钓。
在物多饶境,选隙时一造。
丹霞挟回浆,白云装行屩。
奔险吐葱綪,芊眠含叫窱。
何以明有获,听然动微笑。
徇物非余术,资身良已要。
岂不爱微名,空谷将谁耀。
【注释】
①大隐:深藏不露。
②无足差:没有可称道之处。
③所好:喜好的,即兴趣所在。
④霅上耕:指在浙江一带耕种。
⑤剡中钓:指在浙江一带钓鱼。
⑥饶境:富饶的地方。
⑦选隙:择机而动。
⑧丹霞:红色的山岩,这里代指山。
⑨回浆:水波荡漾。
⑩白云:飘浮的云彩,这里比喻游子。
⑪奔险吐葱綪:奔流险峻,奔腾如葱绿的山岭。
⑫芊眠含叫窱:形容水声悠长而低沉,如同低吟的叫声。
⑬有获:有所收获。
⑭听然:倾听之意。
⑮徇物:追随世俗。
⑯资身:以自身为代价。
⑰空谷:空旷的山谷。
⑱微名:微小的名声。
⑲将:表目的连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隐居生活和归隐乐趣的田园诗,全诗通过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描绘,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世外的闲情逸趣和恬淡自适的人生态度。
首联点出方朔、君平二人都是隐士,他们能洞察人生奥秘,所以才能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乐趣,从而引出下文“去矣无足差”的议论。
颔联紧承开头两句,指出方朔、君平之所以能够在隐居生活中找到快乐,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追求世俗的荣耀和地位,而是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来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一联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颈联描写了隐居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景象:“春理霅上耕,秋归剡中钓”,表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悠然自得、安适闲适的生活情趣。这里的“理”、“归”二字,既表明了隐居者的活动范围,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尾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他认为,既然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那么何必还要羡慕那些世俗之人呢?而且,即使没有世俗之人的关注和赞誉,自己也可以过得非常快乐和充实。
这首诗通过对方朔、君平等隐士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追求不屑一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