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西流日,杳杳东逝川。
弃女守空闺,不知时变迁。
膏沐一朝施,含羞不自前。
虽复回青盻,盛年坐君捐。
二八方偶进,骈齿复齐颜。
为媚须及早,为恩须及好。
再收当中热,再捐当何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诗是一首伤乱诗,诗人以“杂感”的形式抒发自己对时事的忧虑与感叹。首章写西日冉冉流去,东川杳杳东逝,时光荏苒,人事全非。第二、三章借“弃女”之典,抒写女子空守闺房,不知时世变迁的感慨。第四、五章用“膏沐”“含羞不前”“回眸”等词句描写女子对男子的依恋与情态。第六、七章用“二八”和“骈齿”的典故,说明青春易逝,女子的青春年华已逝,而男子却仍然年轻。最后两章,诗人以“再收当中热,再捐当何道”直抒胸臆,表达出对时事的担忧,也反映了他个人的命运之感。
【答案】
①冉冉西流日——指太阳向西沉没。日,太阳。冉冉,渐渐。②杳杳东逝川——指大江之水向东流去。③弃女:被遗弃的女子。④守空闺——在空闺内独守。⑤不知时变迁——不了解世事的变化。⑥膏沐——脂粉,妆梳用品。施:涂抹。⑦含羞不自前——害羞得不敢向前。⑧青盻——青色的眼睛。⑨盛年:壮年。⑩方偶进——正在婚嫁的时候。⑩骈齿复齐颜——指夫妻双双相会。骈,同。⑩为媚须及早——为了讨好别人应该及时行乐。为媚,取悦于人。①恩须及好——恩泽要给予好人。及,给。⑩当中热——中间的热情。当中,中间。①再捐——第二次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