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与知友别,生死尽一言。
请说南山松,嵯峨上摩天。
陵谷中崩溃,倏忽委道间。
虚有榱栋材,谁为匠石宣。
樵夫薪其枝,斤斧日丁丁。
长当辞丘壑,掩郁复怔怦。
中有千岁膏,下有万年苓。
芬芳幸未歇,倘以奉遐龄。
【注释】
- 南山松:指松树。
- 嵯峨(cuó é):形容树木的枝叶茂密、高大,此处用来形容松树挺拔、高大。
- 崩:倒塌,崩塌。
- 委:舍弃。
- 材:指木材。
- 樵夫:砍柴人。
- 斤斧:砍伐工具,这里指砍伐松树的工具。
- 千岁膏:长寿的象征。
- 苓:茯苓,一种中药材。
- 芬芳:芳香,这里指松树的香气。
- 长当辞丘壑:长当:长久地。辞丘壑:离开山野。
- 掩郁:忧郁、压抑。
- 幸未歇:幸运没有结束。
- 遐龄:长久的寿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生死离别之痛和对朋友的深厚友谊的诗篇。诗人在与知友分别后,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句“悲与知友别,生死尽一言”,表达了诗人与知友分别时的心情。诗人悲痛欲绝,因为生死离别是人生最大的悲剧,而诗人却要为这种不幸的命运承担全部的责任。这里的“一言”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态度,即他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苦和遗憾,也不愿让朋友承受这一切。
第二句“请说南山松,嵯峨上摩天”,诗人请求知友讲述南山松的故事。这里的“南”可以理解为地名,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朋友的一种比喻,即希望知友能够像南山松一样坚韧不屈,永不言败。而“嵯峨上摩天”则进一步强调了南山松的形象,它高耸入云,象征着坚韧和毅力。
第三句“陵谷中崩溃,倏忽委道间”,诗人描绘了山谷中的崩塌景象。这里的“陵谷中崩溃”指的是山岳的崩裂和山谷的塌陷,象征着世事无常,人生的短暂。而“倏忽委道间”则表示这些崩塌和变化是如此迅速,以至于让人来不及反应。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伤,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易逝。
第四句“虚有榱栋材,谁为匠石宣”,诗人询问知友为何不能像匠石那样雕刻出真正的才华。这里的“虚有”可以理解为虚幻、无实,而“榱栋材”则指房屋的梁柱和栋梁,是建筑的主体部分。匠石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能工巧匠,他的手艺非常高超,能够雕刻出真正的才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疑惑和感叹,他认为自己的才华虽然被赋予,但却没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五句“樵夫薪其枝,斤斧日丁丁”,诗人描绘了樵夫砍伐松树的情景。这里的“樵夫”指的是砍柴人,而“薪”则是指砍伐后用来烧火的柴火。“斤斧日丁丁”则表示砍伐时的声响非常嘈杂。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勤劳朴实的画面,通过樵夫砍伐松树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勤劳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第六句“长当辞丘壑,掩郁复怔怦”,诗人表示他愿意离开世俗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这里的“丘壑”指的是山沟和山谷,是诗人向往的地方。而“掩郁复怔怦”则表示他内心的压抑和不安,他渴望逃离尘世的纷扰,寻找心灵的宁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第七句“中有千岁膏,下有万年苓”,诗人描绘了松树内部蕴藏着千年的精华和万年的生机。这里的“千岁膏”可以理解为千年的养分和精华,而“万年苓”则指万年生长的松树,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和敬佩。
第八句“芬芳幸未歇,倘以奉遐龄”,诗人表示尽管自己的芬芳尚未完全消散,但也愿意将这份美好传递给他人,以延续自己的生命。这里的“芬芳”可以指松树的香气,也可以比喻诗人的才华和品德。而“奉遐龄”则表示将自己的美好和智慧传递给他人,以延长自己的生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传承的思考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知友离别的情景以及松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离别之痛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勤劳、坚韧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