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明经国才,所逊在勇沈。
虽复豪文战,而乃非素心。
鸣凤吐朝阳,渐鸿遁中林。
幽怀故有托,宁为遘荒淫。
【注释】
①四十:指高启四十岁。太史启,指《咏白鸠》诗中的“四十咏”。
②浚:通“濬”,深。
③所逊在勇沈(shěn):指高启的经国才与豪文战,不如勇沈的才能和文战。
④素心:平素的心意。
⑤鸣凤吐朝阳:喻有德君子之才华横溢而不可测。
⑥鸿:大雁。中林:树林。
⑦幽怀:深远的心事。
⑧荒淫:放荡淫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高启的咏叹,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
第一句“浚明经国才,所逊在勇沈”,以高启为鉴戒,说明自己虽具有经国之才,但缺乏勇沈那样的胆识。“浚”是深的意思。“明经国才”,表明诗人胸怀壮志,想建功立业。“所逊”,意即不及,比“不足”更委婉一些。“在勇沈”,指高启的胆略远胜于自己的胆略。
第二句“虽复豪文战,而乃非素心”,诗人认为,虽然高启的文才出众,但并非出于他本心的意愿。“复”,又,还。这句是说,尽管高启的才气过人,但并非出于他的本心。
第三四句“鸣凤吐朝阳,渐鸿遁中林”,是说高启的名声显赫,如凤凰鸣叫于朝阳之上,如大雁南飞于茂密的树林中。“鸣凤”比喻高启的声誉;“吐朝阳”,形容高启声望很高;“渐鸿”,指高启名声越来越大;“遁中林”,意即高启的名声如大雁南飞般传遍天下。“中林”,这里指京城或朝廷。
最后两句“幽怀故有托,宁为遘荒淫”,意思是:我的心事深远,所以有所寄托。但我宁可保持清正廉洁,不与那些荒淫无道的人同流合污。这两句表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此诗用典较多,但运用得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