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二月百花明,花间好鸟嘤其鸣。骑马低回问所适,眼中何人一李生。
李生为予赋白雪,击节高歌唾壶缺。两心炯炯中自知,至赏岂得逢人说。
谁其之子清而扬,抚琴不弹弦意长。高山流水偶自会,浮云落日那能忘。
从此论诗更吾子,予也开襟荐兰芷。沉钩溟渤红珊瑚,明月波光夜深起。
文章陆沉世所贱,千年得失人不见。其若天涯生咫尺,陌头飞英乱飘霰。
青丝鹔鹴桃叶马,徐卿持节称使者。倾城冠盖走相送,众中无言泪盈把。
汉天西尽有光辉,诏许推环国士知。陇云马首三千折,栈道猿声十二时。
峨眉山深白日照,锦官溪冷东风吹。巴人诵檄输賨布,夷女迎船歌竹枝。
滟滪秋沉疾如矢,白帝江陵七百里。锦袍嵬坐映江水,徐卿丈夫当尔尔,岂无故人王与李。
足迹凄凉金马门,烽烟慷慨铜驼里。古人恒悲生别离,灞桥水东不复西。
送徐汝思郎中使蜀虑囚兼悉鄙志
长安二月百花明,花间好鸟嘤其鸣。
骑马低回问所适,眼中何人一李生。
译文:
长安二月百花盛开,繁花之间有鸟儿啼鸣。骑马低回,询问他要去何处,眼前只有一个人叫李生。
李生为我吟诵白雪,高歌击节,唾壶缺破。两人心意相通,至高的赞赏怎么能向他人说?
谁是谁家的清扬之子,抚琴不弹弦意长。高山流水偶尔自会,浮云落日怎能忘?
从此论诗更吾子,我也开襟推荐兰芷。沉钧溟渤红珊瑚,明月波光夜深起。
文章陆沉世所贱,千年得失人不见。它若天涯生咫尺,陌头飞英乱飘霰。
青丝鹔鹴桃叶马,徐卿持节称使者。倾城冠盖走相送,众中无言泪盈把。
汉天西尽有光辉,诏许推环国士知。陇云马首三千折,栈道猿声十二时。
峨眉山深白日照,锦官溪冷东风吹。巴人诵檄输賨布,夷女迎船歌竹枝。
滟滪秋沉疾如矢,白帝江陵七百里。锦袍嵬坐映江水,徐卿丈夫当尔尔,岂无故人王与李。
足迹凄凉金马门,烽烟慷慨铜驼里。古人恒悲生别离,灞桥水东不复西。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送友人徐汝思去蜀地任郎中的一首作品。全诗以送别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远行的期望之情。
第一联:“长安二月百花明,花间好鸟嘤其鸣。” 这两句描绘了长安城二月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百花盛开和鸟儿啼鸣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和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这也为下文的送别场景做了铺垫。
第二联:“骑马低回问所适,眼中何人一李生。”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骑马低徊,询问友人所要前往之地的情景。诗人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的李生,表达了他对这位好友的关心和期待。
第三联:“李生为予赋白雪,击节高歌唾壶缺。” 这两句描绘了李生为诗人吟诵白雪的场景。诗人听着李生的吟诵,内心激动不已,忍不住拍手击节,高声歌唱。这里的“白雪”指的是《白雪歌》中的歌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第四联:“两心炯炯中自知,至赏岂得逢人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诗人认为,两人的心志相通,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这种至高的欣赏和理解却不能轻易地与他人分享,只能默默承受。
第五联:“谁其之子清而扬,抚琴不弹弦意长。”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一位清雅飘逸的人的赞美。他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拥有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并能够用自己的才华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这样的人才能够被发掘和重用的希望。
第六联:“高山流水偶自会,浮云落日那能忘。”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他想起了古代的两位伟大人物——孔子和老子,他们曾共同游历于高山之下、流水之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而如今,他只能在浮云落日之际独自回忆这段往事。这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也透露出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第七联:“从此论诗更吾子,亦开襟荐兰芷。”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与朋友一起探讨诗歌的艺术,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同时,他也愿意将自己的心灵之花——兰花和芷草,奉献给朋友,以此表达他的真诚和友谊。
第八联:“沉钩溟渤红珊瑚,明月波光夜深起。”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夜晚美景的赞美和感慨。他想起了曾经游历过的大海,那里的珍珠沉入海底、红珊瑚熠熠生辉,美丽无比;而月亮在水中倒映出的波光,更是让人陶醉其中。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永恒记忆。
第九联:“文章陆沉世所贱,千年得失人不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文章的价值往往被世人忽视,甚至被贬低到尘土之中。然而,正是这些被埋没的文章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传承。同时,他也感叹时间的无情,使得千年来人们对于得失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第十联:“其若天涯生咫尺,陌头飞英乱飘霰。”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远方与近邻之间的距离感的思考。他认为虽然天涯海角看似遥远,但实际上却是如此接近;而陌头飞英却像是从天上飘洒下来一般,令人感到惊喜和意外。这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透露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第十一联:“青丝鹔鹴桃叶马,徐卿持节称使者。”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和出行的原因。诗人骑着一匹青色的马匹,手持使者的符节,准备前往蜀地担任郎中一职。这既是他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挑战,也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担当。
第十二联:“倾城冠盖走相送,众中无言泪盈把。” 这两句描绘了送行场面的盛况和送行者的情感。诗人被众多权贵们簇拥着,纷纷为他送行。然而,在这热闹非凡的场景中,他却显得异常安静沉默,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无人察觉。这既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也反映了他对于即将离开的不舍和留恋。
第十三联:“汉天西尽有光辉,诏许推环国士知。”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他所受到的赏识。他身居汉宫西部尽头之地,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这既是对他个人才能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前途的期望和祝福。
第十四联:“陇云马首三千折,栈道猿声十二时。”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难曲折。他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行走,穿越了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蜿蜒曲折的道路。沿途的风景让他感叹不已,而路上的种种困难也让他觉得疲惫不堪。这既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也体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毅力。
第十五联:“峨眉山深白日照,锦官溪冷东风吹。”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到达蜀地后的感受。他站在峨眉山脚下仰望着山顶上洁白的阳光照耀着群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他漫步在锦官溪边感受着溪水的清凉和舒适。这既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也透露出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依恋。
第十六联:“巴人诵檄输賨布,夷女迎船歌竹枝。” 这两句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巴人的风情特色。巴人诵读着檄文并缴纳赋税,而夷族女子则热情地迎接着诗人的到来并歌唱着优美的竹枝调。这既展示了蜀地人民的善良和淳朴,也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第十七联:“滟滪秋沉疾如矢,白帝江陵七百里。” 这两句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观景色和诗人所经过的距离之远。滟滪峡秋天的景象让诗人深感震撼,仿佛疾驰的箭矢般迅猛;白帝江陵之间的距离长达七百里,让诗人感叹不已。这既表达了他对长江三峡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于未知旅程的期待和憧憬。
第十八联:“锦袍嵬坐映江水,徐卿丈夫当尔尔,岂无故人王与李。”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在江边驻足观望的情态和心境变化。他身穿华丽的锦袍站在江畔之上俯瞰着滚滚江水,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他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徐卿,他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壮阔景色,但最终没有留下什么成就;而自己则有机会在这里停留片刻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徐卿的怀念之情,也透露出了他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第十九联:“足迹凄凉金马门,烽烟慷慨铜驼里。”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离开长安后的凄凉心情和感慨情怀。他踏上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来到了金马门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然而,如今这里只剩下了荒凉的痕迹。同时,他心中也充满了对过去烽火连天的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安危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十联:“古人恒悲生别离,灞桥水东不复西。” 这两句描绘了古人对于离别之情的深刻体悟和感慨。灞桥是古代著名的渡口之一,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行人经过此地。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了往日的繁荣景象。这使得人们不禁感慨万分地回想起那些曾经陪伴在身边的人和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同时,这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并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