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宛转逢泥淖,渔人色喜路人笑。
空衔一寸明月珠,眼底无恩可相报。
张生赠余瑶华篇,狂歌陨泪秋风前。
何时共鼓沧波去,海击三山吞紫烟。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白龙宛转逢泥淖,渔人色喜路人笑。
  • 注释:白龙在弯曲中遇到了泥潭,渔人很高兴,路人也笑了。
  • 赏析:诗中通过描绘白龙遇到泥潭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渔人高兴和路人笑的场景,则展现了人们对于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
  1. 空衔一寸明月珠,眼底无恩可相报。
  • 注释:我空怀着像明月一样珍贵的珠子一样的愿望,心中没有值得报答的恩情。
  • 赏析:这里的“空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渴望,他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认可。而“眼底无恩可相报”则表达了他对他人恩惠的感激之情,但又觉得自己无法回报的心情。
  1. 张生赠余瑶华篇,狂歌陨泪秋风前。
  • 注释:张生给我赠送了瑶华(美玉)般的文章,我在秋风中放声歌唱,泪水流淌。
  • 赏析:这里提到了张生,可能是李白的朋友或知己。他送给李白瑶华般的文章,可能是赞美之词。李白在秋风中歌唱,流泪,可能是感慨自己的境遇或是感叹人生无常。
  1. 何时共鼓沧波去,海击三山吞紫烟。
  • 注释: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扬起船帆,乘着沧海波涛而去,让大海撞击三座山峰,吞噬那紫色的云烟。
  • 赏析:这里的“沧波”指的是大海。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乘着大海的波涛,一同远航,追求自由与理想。而“海击三山吞紫烟”则是诗人想象中的壮举,表达了他对于壮丽自然景观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遭遇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