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游兹山,探瓢酌春月。空色眉宇明,清芬齿间发。
苍虬舞月月未残,青鸾啸风风欲抟。白云洗尽太湖出,人烟万井梁溪寒。
此图此记为谁作,萧瑟嵯峨眼中过。仿佛如闻梁甫吟,君不见九龙山深一龙卧。

【解析】

此诗是一首山水游记诗,以写景为主。前四句描写九龙山的景色,后四句抒写游历九龙山的感受。全诗意境清幽,语言优美,富有画意。

昔我游兹山:过去我游览了这座山。

探瓢酌春月:探取葫芦来舀取春天的月色。探瓢,即用葫芦盛酒或水。酌,斟酒。春月,指月亮。

空色眉宇明:空旷的山色和明朗的眉宇相映成辉。空色,即空灵的山色。眉宇,即眉毛和眼睛之间。明,明亮、明朗。

清芬齿间发:清香在齿间散发。清芬,清香。齿间,牙齿与口腔之间。发,散发。

苍虬舞月月未残:青翠的虬龙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但月尚未落。苍虬,青色的虬龙。舞,起舞。

苍虬舞月月未残:形容山势之高峻挺拔,也形容山中景色之美妙。

青鸾啸风风欲抟:青色的鸾鸟在大风中鸣叫,风似乎要把它卷走。青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传说中为舜帝所化。抟,卷住、拉拽。

白云洗尽太湖出:白云洗净了西湖的水,使得西湖更加清澈见底。云,指云雾。洗尽,洗净、清除。

人烟万井梁溪寒:人烟繁密的地方有无数井口,而那些地方的天气寒冷得如同梁溪一样。人烟,人口聚居的地方。万井,无数井口。梁溪,地名,今属浙江。

此图此记为谁作:这幅画,这首诗,是为了谁而作呢?

此图此记为谁作:指诗人自己。

萧瑟嵯峨眼中过:这荒凉的景象,在诗人眼里仿佛成了一幅画。萧瑟,萧条冷落。嵯峨,山峰重叠的样子。过,经过。

仿佛如闻梁甫吟:好像能听到像“梁甫吟”这样的歌声,这是对《梁甫吟》的赞美,也是对作者自己的赞美。梁甫吟,汉末蔡邕所作的一首诗,其中有“登高望所思兮,聊慰我怀悲。……安得广厦千万间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词句。这里用以表示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君不见九龙山深一龙卧:你难道没有见到九龙山上有一条巨龙正在沉睡吗?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的愤慨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赏析】

本篇为纪游之作,以写景为主。开头两句“昔我游兹山,探瓢酌春月”,写自己游览九龙山的情景。从“探瓢酌春月”到“饮余波于石下”,写饮酒赏月的全过程。接着四句,写九龙山的景色之美、自然之妙。首句写山色之空灵、秀美;次句写山形之雄伟;三句写山林之气之清新;四句写山林之静谧。五至八句写九龙山的奇观异景,“苍虬”以下六句写山中飞禽走兽,形象生动,栩栩传神;“白云”以下四句写山中景色之美丽、空气之清新;最后两句写山中人物活动,烘托气氛,点明题旨。

九至十四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首句“此图此记为谁作”表明这首诗是诗人自己写的;二句“萧瑟嵯峨眼中过”是说这些美景都在诗人眼前掠过,而没有停留的意思;“仿佛如闻梁甫吟”是说诗人仿佛听到了像“梁甫吟”这样的歌声,这是对《梁甫吟》的赞美,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作者自己的赞美;“君不见九龙山深一龙卧。”是说你难道没有见到九龙山上有一条巨龙正在沉睡吗?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的愤慨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由景入情,层层深入,感情真挚,风格沉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