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不皮相,文士不灭迹。
山甫一荒伧,而乃癯山泽。
虽谢伯鸾舂,尚输柴桑获。
日暮负薪归,商歌中金石。
犹有身后名,时时一沾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不随世俗浮沉而保持本色的皇甫佥事的赞赏之情。
首句“至人不皮相,文士不灭迹”,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有德行的人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至人是不会被外界的名利和地位所影响,不会刻意去迎合他人的眼光和评价。而文士则更注重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底线。
接下来的两句“山甫一荒伧,而乃癯山泽”,则是诗人对这位皇甫佥事的独特性格和才华的赞美。他虽然出身卑微,却能够像山岳一样坚定地立于世,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迷惑。他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都显示出他的清高和脱俗,仿佛是远离尘嚣、隐居山泽的高人隐士。
接下来的句子“虽谢伯鸾舂,尚输柴桑获”,则是对这位皇甫佥事生活作风的一种讽刺或批评。他尽管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却不得不像农民一样辛苦地劳作,收获柴桑的果实。这种生活的艰辛和付出,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而真实。
“日暮负薪归,商歌中金石”则是诗人对这位皇甫佥事在晚年时依然保持着高尚品质的赞美。他在一天劳累之后,背着柴禾回家,边走边唱着商歌,歌声悠扬动听,如同金石般清脆。这种生活状态既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也展现了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犹有身后名,时时一沾臆。”这句话则是对这位皇甫佥事一生品德的肯定和赞扬。他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名字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后人学习效仿的对象。这种荣誉和成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一生坚持道德操守、坚守信仰的结果。
这首诗通过对皇甫佥事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真正有道德品质的人的赞赏和尊重,以及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道德修养的人的批判。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