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祀以远,浸淫成六季。
杨马虽沈沦,余波尚绮丽。
子威负奇者,冥搜复傍缀。
遂令一代业,灿若云锦制。
所虞白凤凰,飘瞥毫端逝。
【注释】
1、四十咏:本篇是诗人对皇甫佥事的颂扬。皇甫佥事,名不详,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作于至正元年(1341),时皇甫佥事年四十余岁。
2、西京:指北京。
3、浸淫:泛滥。
4、六季:唐宋元明清五朝。
5、杨马:指杨维桢(杨基)和马伯庸。杨维桢与皇甫佥事同时期,曾受排挤,后得重用。马伯庸,名复礼,字伯庸,号伯庸子,元代文人。
6、冥搜:深搜。
7、白凤凰:喻指皇甫佥事。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瑞鸟,这里以喻人。
8、飘瞥(piē):形容飞逝的样子。
【赏析】
《四十咏》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首,分别歌咏了四个人物。皇甫佥事是元代著名的文人,此诗为其之一。此诗先写其人品,然后写其在文学上的成就,最后又写其不幸的结局。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
这首诗的首联写皇甫佥事的人品。“四十”点明年龄,表明这是一首题赠之作。皇甫佥事因遭排挤而不得志,故称他为“负奇者”。他为人深究隐微,精于考索,因而在文学上成就颇大,所以下文说他“冥搜复傍缀”,意思是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
二联写皇甫佥事的文学成就。这一联是说,虽然杨维桢、马复礼等人已遭贬谪,但余波尚存,他的诗文依然绮丽多姿。这既表现了作者对皇甫佥事的高度评价,也暗示着当时社会风气的腐朽。三联写皇甫佥事的不幸结局。这一句是说,皇甫佥事虽然才高八斗,但由于小人陷害,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
尾联是对皇甫佥事的一种哀悼,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首先,它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即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的品格。诗中的“云锦制”比喻的是皇甫佥事的文才,“白凤凰”则是对他的人格的赞美。其次,它在语言上追求工整和谐,如“西京祀以远”,既表现了作者的学识,又增加了诗句的音韵美。最后,这首诗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喻等手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