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擅轩龙,不及宋贵人。
元魏为残忍,立庶戕其亲。
亚子矫之谬,嫡后为大嫔。
苟在快其私,毋乃乖天伦。
胤体登宸极,往往称并尊。
并尊无乃过,隆养礼亦均。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明德擅轩龙,不及宋贵人。
  • 明德:指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谥号“明德”。
  • 轩龙:指代宋朝的繁荣昌盛。
  • 不及:比不上。
  • 宋贵人:可能是指与赵匡胤有亲属关系的女性,但在这里并未明确指出是谁。
  1. 元魏为残忍,立庶戕其亲。
  • 元魏:北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
  • 残忍:形容残暴无情。
  • 立庶:这里可能是说元魏为了巩固权力,立庶子为继承人。
  • 戕其亲:伤害了赵匡胤的亲人或亲属。
  1. 亚子矫之谬,嫡后为大嫔。
  • 亚子:可能是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但也有可能是指其他人物。
  • 矫之谬:指赵德昭的行为违背了正道。
  • 嫡后:正妻,即皇后。
  • 大嫔:古代对妃嫔的一种尊称。
  1. 苟在快其私,毋乃乖天伦。
  • 苟:如果。
  • 快其私:指追求个人私利。
  • 毋乃:恐怕是,表示推测。
  • 乖:违背,违反。
  • 天伦:古代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如父子、兄弟等。
  1. 胤体登宸极,往往称并尊。
  • 胤:可能是指赵匡胤的儿子赵光义,但也可能是其他人物。
  • 登宸极:登上皇位,成为皇帝。
  • 并尊:并列为尊,指地位相等。
  1. 并尊无乃过,隆养礼亦均。
  • 并尊无乃过:指地位相等并无过分之举。
  • 隆养礼亦均:指待遇和礼节都很平均,没有偏袒。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赵匡胤的两位儿子(赵匡胤和赵德昭)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担忧。诗中用“明德”来指代赵匡胤的谥号,暗示赵匡胤是贤明的君主;而将元魏比作残忍的人,暗指北魏统治者的残暴行为。诗中提到宋贵人和嫡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封建社会中家族地位和婚姻关系的观察。最后两句则是对赵匡胤的儿子们的评价,认为他们应该遵循正道,不要追求个人私利,以免破坏家庭伦理关系。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