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爱此君,不能一传神。
谁为传神者,峭茜得其真。
前有文湖州,后有王舍人。
沈翁天机活,不借丹青色。
尽吸淇澳秋,缩入文园墨。
披梢凤尾振,写箨龙鳞坼。
兴来两三枝,势若一万尺。
翁乘葛溪杖,转叩湘君宅。
零落吉光裘,片羽千金直。
幸有凤沼儿,摹之于乐石。
石能使竹寿,竹能救石顽。
遂令风云气,长留天地间。
羹墙莫深慕,徒益泪痕斑。

柏溪翁写竹妙得彭城墨派而不轻为人作以故传世颇鲜此纸仅以数枝寓意耳而姿态溢出乃子尚书公刻之石摹本示余不胜仰止敬题于后

柏溪翁:指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他擅长书法,尤擅竹画。

子猷爱此君:子猷是晋朝书法家王献之的字。他酷爱竹子,曾对人说:“吾有三宝,一曰笔,二日纸,三曰砚。”

不能一传神:意思是不能将竹子的神韵完全表现出来。

谁为传神者,峭茜得其真:是谁把竹的真实形态描绘出来的呢?“峭茜”是指用尖细的笔触。

前有文湖州:前面有文与可(文同,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文与可是宋徽宗时人,擅长书画,尤其擅长竹画。

后有王舍人:后面有王诜(北宋著名画家)。王诜也是宋代名画家,善画山水、竹石、花鸟等题材。

沈翁天机活,不借丹青色:沈周是明代画家,擅长水墨竹石。他善于运用笔墨表现竹子的生机和神韵,不必借助丹青色彩。

尽吸淇澳秋:意思是尽情吸收着淇澳地区的秋天气息。淇澳地区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缩入文园墨:文园是汉代著名的文人聚集地,这里的墨指的是文房四宝之一的墨。这里的墨指代文人的学问和才能。

披梢凤尾振:意思是竹林中的每一根竹子都像凤尾一样摇曳生姿。

写箨龙鳞坼:意思是描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兴来两三枝:在兴致勃勃的时候,画上两三根竹子。

势若一万尺:意思是气势恢宏,如同万尺长的竹子一样。

翁乘葛溪杖,转叩湘君宅:意思是柏溪翁拿着一根葛溪制作的拐杖,走到湘君的家里去敲门。这句话可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柏溪翁因为喜欢竹子,所以常常去拜访湘君的家,向他请教关于竹子的知识。

零落吉光裘,片羽千金直:意思是吉光裘已经破损,但片布片羽仍然很珍贵。这句话可能是在比喻竹子虽然已经枯萎,但其精神仍然值得人们珍惜和传承。

幸有凤沼儿:凤沼是唐代名臣房玄龄所建,后来成为翰林院所在地。凤沼儿可能是指柏溪翁的儿子或者侄子,他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继续从事竹子的创作。

摹之于乐石:意思是将这幅画复制到乐石上。乐石可能是一块石头,也可能是一块刻有文字的石板。

石能使竹寿:意思是乐石能够使竹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这句话可能是在说明乐石对于竹子的价值和意义。

竹能救石顽:意思是竹子能够拯救那些被石头污染的土地。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竹子的净化作用和生态价值。

遂令风云气,长留天地间:意思是让风云之气永远留在天地之间,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竹子具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净化空气的能力。

徒益泪痕斑:意思是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否则只会增加自己的泪水。这句话可能是在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追求虚幻的东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