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对文漪,中为一小屿。
石笋四五株,垂杨两三树。
有之固不恶,无之更成趣。
极目增浩淼,轻舠辞抵牾。
譬彼太清表,纤云绝点污。
游者或不然,请为明其故。

广心池中有一个小岛,颇碍目境。

正好旱季水涸,就招人来修整,去之殊更快然。

壶公对着文漪,其中为一小屿。

石笋四五株,垂杨柳两三棵。

有之固不恶,无之更成趣。

极目增浩淼,轻舠辞抵牾。

譬彼太清表,纤云绝点污。

游者或不然,请为明其故。

【注释】

  1. 广心池: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小岛:指小孤山。
  2. 适:恰好;适时。
  3. 旱:干旱。
  4. 募工:招募工人,修建水利工程。
  5. 壶公:传说中的仙人名。
  6. 文漪:水面泛动的波纹。
  7. 纤云:细微的云彩。
  8. 抵牾:抵触、冲突。
  9. 太清表:指太清宫或太清寺,位于今河南开封城北。
  10. 轻舠:小船。
  11. 游者:游客。
  12. 明:说明。

【译文】
广心池中有个小岛,恰好是旱季,就召集人们来修理它。
壶公面对着文漪,其中为一个小岛。
有这个小岛固然也不坏,没有这个小岛更加有趣。
极目远望增加了浩渺之感,划小船离开也避开了障碍。
就像太清宫的表一样,细云从上面飘过而没有玷污。
游人或许不理解,请解释清楚其中的缘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广心池中的小岛为题,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通过描绘广心池中小岛的景色和游者的观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首联“广心池中有小岛颇碍目境适旱涸募工去之殊更快然”,描绘了广心池中的小岛景象。这里的“广心池”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湖泊之一,而“小岛颇碍目”则表明了这个小岛在广心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当水旱之时,这个小岛就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诗人在这里通过描绘这一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颔联“壶公对文漪,中为一小屿。石笋四五株,垂杨两三树。”描绘了壶公与文漪之间的景色。壶公,即传说中仙人的名字,他的形象出现在诗中,为全诗增添了神秘色彩。文漪,指的是水面上的波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面的动态美。而“石笋四五株,垂杨两三树。”则是对景物的进一步描绘,通过细腻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这里的“石笋”和“垂杨”都是自然景观中的代表元素,它们的存在为整个场景增添了生机。

颈联“有之固不恶,无之更成趣。极目增浩渺,轻舠辞抵牾。”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有这个小岛固然不会让人感到厌恶,没有这个小岛反而更加有趣。这里的“有之”指的是存在这个小岛的情况,而“无之”则是指不存在这个小岛的情况。诗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小岛的存在,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样。而如果完全没有这个小岛,整个场景就会显得单调乏味。这里的对比手法非常巧妙,通过对比来强调小岛的重要价值。

尾联“譬彼太清表,纤云绝点污。游者或不然,请为明其故。”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用了一个比喻:“譬彼太清表”。太清表是太清宫的象征,象征着高洁、纯净的境界。而纤云绝点污则表示纤云可以遮挡住天空的美景,但不会影响整个天空的清洁度。诗人在这里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只要它能为整体增添一分美丽,那么它就值得被珍视和保护。而游客们或许并不理解这一点,所以诗人才会向他们解释清楚这其中的原因。这里的解释非常简洁明了,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通过描绘广心池中的小岛景色以及壶公与文漪之间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同时,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