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女之间漏银河,欲洗庐岳诸青螺。
下飞瀑布九千尺,三峡轰雷听最多。
华君自谢螭头直,手制青鞋踏秋色。
开先寺前梦初破,恍若钧天奏无射。
匡庐先生道偶逢,贻君沆瀣酒一钟。
吟罢毫端双白凤,归时杖底一斑龙。
只今高卧梁溪上,七十风神愈萧爽。
入观能令水月澄,动操如闻山谷响。
作书好报匡先生,东海近有王方平。
不须夸尽开先瀑,行见蓬莱渐浅清。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牛女之间漏银河,欲洗庐岳诸青螺。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说,他们在银河之间相会。这里的“漏银河”可能是指银河的流淌,而“庐岳诸青螺”则是指庐山(位于中国安徽省)上的山峰如同青螺一般。
下飞瀑布九千尺,三峡轰雷听最多。
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声音如同雷霆一般震耳欲聋。这里描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华君自谢螭头直,手制青鞋踏秋色。
华君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者同僚,他因为自己的才华和正直而被称赞。这里的“螭头直”可能指的是他的才能直率、正直;“青鞋踏秋色”则暗示了他穿着青色的鞋子在秋天漫步的情景。
开先寺前梦初破,恍若钧天奏无射。
在开先寺(位于今江西星子县)前面醒来,仿佛听到了天上的音乐《无射》奏响。这里的“钧天”指的是神话中的最高天宫,而“无射”则是古代的一种音律。
匡庐先生道偶逢,贻君沆瀣酒一钟。
匡庐先生可能是一位隐居在庐山的隐士,他们偶然相遇。这里的“沆瀣酒一钟”是一种珍贵的美酒,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敬意。
吟罢毫端双白凤,归时杖底一斑龙。
吟诗完毕,诗人用笔尖描绘出两只白凤的形象。而归家时,他用拐杖支撑着身体,形象地描绘出一条斑龙的形象。这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艺术天赋。
只今高卧梁溪上,七十风神愈萧爽。
现在的诗人已经退休在家,他喜欢在梁溪(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上悠闲地度过时光。这里的“风神”指的是诗人的气质和风度。
入观能令水月澄,动操如闻山谷响。
进入寺庙后,他能令山水更加清澈,听到山谷中的响声。这里的“动操”可能是指在寺庙中的修行动作。
作书好报匡先生,东海近有王方平。
我写信告诉匡先生,最近东海有一位名叫王方平的人。这里的“作书”指写信,而“匡先生”可能是指匡庐先生。
不须夸尽开先瀑,行见蓬莱渐浅清。
不需要炫耀庐山瀑布的美,不久就能见到蓬莱山(位于今天文山)的景色变得清澈。这里的“蓬莱”是一个仙境的名字,而“浅清”则暗示了其景色的清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和匡庐先生的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如“螭头直”、“青鞋踏秋色”、“钧天奏无射”等,也富有诗意和想象力。此外,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