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之树,桂之树,乃在苍梧之阳,岭曼衍而崷崒。翠羽为叶,苍虬为株。
萼何葳蕤,葐敷黄如。黄金粟赤,如珊瑚珠。桂之树,仙者四五人,骖驾凤皇来。
谓是日精月华,教迩采服不衰。一岁口泽馨,二岁体骨轻,三岁毛羽生。
朝见上帝,赐女麟车霓旌,翱翔玉虚太清。翱翔太清天,为乐不可言。
桂树行
桂树,桂树,在苍梧南边。岭峦连绵起伏而高峻,翠羽般的枝叶,苍虬般的树干。
花萼何其繁茂啊,郁香如麝敷黄如。黄金色,似粟粒般红,犹如珊瑚珠。桂树,神仙有四五人,驾着鸾凤来。
认为这是太阳和月亮的精华,教导我们采摘服用永不衰颓。一年口中馨香,二年体骨轻灵,三年毛羽生。
早晨去见天帝,赐给我麒麟之车霓旌,翱翔玉虚太清。翱翔在太清天,乐音美妙不可言。
注释:
①苍梧:山名,在今湖南、广东二省间。
②岭曼衍而崷崒:岭峦连绵不绝高峻险峭。曼衍,绵延;崷,高耸貌;崒,高大貌。
③翠羽:指绿叶丛中带有光泽的细长叶子。
④葐敷:香草名。
⑤黄金粟赤:形容桂花的色泽。
⑥凤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祥瑞鸟,这里泛指神仙。
⑦谓:认为。教迩:教以接近。采服:采摘服用。
⑧口泽:指口中的香气。
⑨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这里借指仙人。
⑩霓旌:彩虹作成的旗帜或旌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桂树及其生长的环境特征来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桂之树,桂之树,乃在苍梧之阳,岭曼衍而崷崒。”诗人首先描绘了桂树的生长环境——苍梧之阳。这一部分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还暗示了桂树所处环境的幽静和美丽。接着,诗人通过对桂树枝叶和花朵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桂树的繁茂和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二句“萼何葳蕤,葐敷黄如。”则进一步描绘了桂树的叶片和花朵的美丽。这里的“葳蕤”指的是茂盛的样子,“葐敷黄如”则形容了这些叶片和花朵的颜色和质地。
第三句“黄金粟赤,如珊瑚珠。”则是诗人对桂树花朵的颜色进行了更具体的描述——黄金色、粟粒般红,犹如珊瑚珠。这一部分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色彩,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画面感。
第四句“桂之树,仙者四五人,骖驾凤皇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诗人通过想象神仙们驾着鸾凤来到桂树下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这也暗示了桂花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够吸引神仙降临并享用其美。
第五句“谓是日精月华,教迩采服不衰。”则是诗人对桂花功效的一种总结和升华。他认为桂花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为它具有日月之精华,能够让人远离衰老。
第六句“一岁口泽馨,二岁体骨轻,三岁毛羽生。”则具体描述了桂花对人体的影响。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的年份,展现了桂花对人体的益处和功效。
最后一句“朝见上帝,赐女麟车霓旌,翱翔玉虚太清。”则是诗人对整个作品的收束。他幻想自己清晨拜见天帝,被赐予了麒麟之车和霓旌等宝物,可以自由地遨游于玉虚太清之中。这部分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宏大和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