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伯子禹,佐舜平水土。告成上皇,皇锡之大夏。化益佐禹乱天下。
告成上皇,皇屈为夏辅。功施既殊等,引分安所存。
吁吁,胡至如务成子,光乃遽湛奫。霜霰自表坚,曷捐天地仁。
【注释】
①补:补缀。铙歌,一种军乐。②钓竿:指禹治水时用的竹杖。③崇伯子禹:大禹的别号。④佐舜平水土:协助治理洪水和土地。⑤告成上皇:指夏朝建立,舜将帝位传给禹,并命他继续完成治水的大业。上皇,古代对已故帝王的尊称。⑥化益佐禹乱天下:化益,亦作“驩兜”,传说是夏朝的大臣,曾因谋反而被舜流放至羽山。⑦引分:引退、辞职。⑧务成子:即墨子,战国初年思想家。⑨遽:急遽。⑩湛奫:形容思想深沉、坚贞不阿。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以赞颂大禹治水之功而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诗可分为两段,前四句为第一段,主要写大禹治水的功绩及其影响;后八句为第二段,主要抒发作者对大禹治水精神的赞美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首联“崇伯子禹,佐舜平水土。”点明诗人赞颂的主题。崇伯,即大禹,字文仲,姒姓,是夏朝建立者大(太)微子启之孙,其母为有仍氏女,生于石室,故称石室娱(禹),又称崇伯,史称大禹。他继承父志,领导人民战胜了滔天洪水,使中原地区成为沃洲。
二联“告成上皇,皇锡之大夏。化益佐禹乱天下。”歌颂大禹的治水功绩。“告成”即告成事,意即完成治水事业。“大夏”,指中原地区。这里借指大禹治水成功的地方或国家。“化益”,即驩兜。他是大禹的臣子,曾因谋反而被舜流放于羽山。“乱天下”,即平定了天下。此两句赞颂大禹治水功成之后,又辅助夏王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丰功伟绩。
三联“告成上皇,皇屈为夏辅。功施既殊等,引分安所存。”进一步赞扬了大禹的高尚品德。“屈”,谦词,意即委曲求全。“引分”,指引退、辞职。诗人用典称赞大禹功成之后,能屈己从人,不居功自傲,甘心引退,为国为民着想的高尚品格。“安所存”,意为何处可存。诗人以大禹为榜样,表示自己虽不能像大禹那样功成身退,但也要像大禹那样为国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胡至如务成子,光乃遽湛奫。霜霰自表坚,曷捐天地仁。”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吁吁”,叹词,表示叹息。“胡”,何等。“务成子”,即墨子,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光”,明亮。“湛奫”,深藏。“霜霰”,即霜雪,这里比喻高洁的人格。这两句说:唉!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怎能比得上大禹呢?他虽然身居高位却能保持高洁的品格,光明磊落,不受世俗污染。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那种追求名利而丧失高洁品格的鄙弃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