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青漓漇,钓饵一何芬旨且肥。小鱼疾走不敢回顾,大鱼施施来。
大鱼恒苦饱,小鱼恒苦饥。大鱼既失故,小鱼施施去。
乃不知东有属玉鵁鶄,西有鸥与鹭。

王世贞的《补铙歌四章 其一 钓竿》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诗句释义
  • “钓竿青漓漇”:形容钓竿的颜色和质感,青漓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 “钓饵一何芬旨且肥”:形容钓饵的味道非常香美,并且质地良好,吸引着鱼儿前来。
  • “小鱼疾走不敢回顾”:形容小鱼看到大鱼出现时,迅速逃跑并不敢回头看。
  • “大鱼恒苦饱,小鱼恒苦饥”:通过比喻表达大鱼因为吃得多而感到饱足,而小鱼则因为食物不足而感到饥饿。
  • “大鱼既失故,小鱼施施去”:形容大鱼因为失去了原有的位置或环境而离去,小鱼则继续前行。
  • “乃不知东有属玉鵁鶄,西有鸥与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感叹,不知道在东方有美丽的属玉鵁鶄,而在西方则有美丽的鸥与鹭。
  1. 译文注释
  • 译文
    钓竿颜色青绿且光泽润泽,钓饵味道如此芬芳诱人。小鱼快速逃开不敢回头,大鱼悠然自得地游来。
    大鱼常常吃得饱饱的,小鱼总是饿得咕咕叫。当大鱼离开后,小鱼悠闲地游去了。
    却不知道在东边有属于玉鵁鶄,西边有飞翔的鸥与鹭。

  • 注释

  • 钓竿青漓漇:青绿色,光泽润泽的样子。

  • 钓饵一何芬旨且肥:多么香美可口。

  • 小鱼疾走不敢回顾:小鱼快速逃走,不敢回头。

  • 大鱼恒苦饱:大鱼总是吃饱了。

  • 小鱼恒苦饥:小鱼总是饿着。

  • 大鱼既失故:大鱼离开后留下的位置。

  • 小鱼施施去:小鱼悠闲地离去。

  • 乃不知东有属玉鵁鶄:也不知道西边有美丽的鸥与鹭。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描绘了钓鱼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的小鱼和大鱼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态角色,小鱼代表着弱小而无助的生灵,大鱼代表着强大而自信的生灵。诗中通过这两种生物的不同命运,表达了一种生态平衡的理念,即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因为自己的力量而破坏生态平衡。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通过对鱼类行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的景观,也有人类的活动,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歌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1. 评析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多样性。诗中的小鱼和大鱼分别代表了弱小和强大,通过这两种生物的命运变迁,表达了诗人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的钓竿、钓饵等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 诗的结构紧凑,语言流畅,通过简单的叙述和描绘,传达出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诗中的意象鲜明,如青漓漇的钓竿、一何芬旨且肥的钓饵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中通过对小鱼和大鱼的不同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态平衡的思考,这种思考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 写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钓鱼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作者通过钓鱼这一行为,观察和体验到了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状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态平衡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小鱼和大鱼的形象,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都是作者在钓鱼过程中的观察所得。因此,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意义的生态观察记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