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花夹水备芳鲜,愁思看时倍惨然。
几欲将愁寄流水,苕溪又不到桐川。
【注释】
苕溪:在浙江湖州。蔡可泉:即蔡襄,字君谟(1017—1047),北宋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备芳鲜:形容岸花色彩鲜艳。
惨然:悲伤的样子。
几欲:几乎要。
寄:寄托。
桐川:地名,在今湖北麻城东。蔡襄曾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故有“苕溪又不到桐川”之语。
【赏析】
《苕溪舟上怀蔡可泉》,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写春色已满湖堤岸,第二句写触景生情的愁绪,第三句写想将愁绪托付流水,第四句写无法寄托愁绪的原因。全诗意境清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此诗是苏轼怀念友人蔡襄的作品,苏轼对蔡襄非常仰慕和钦佩。他曾多次以蔡襄为楷模,向蔡襄学习书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的。
诗中“岸花夹水备芳鲜,愁思看时倍惨然。”两句写春天的景色。岸花夹水,指岸边花木丛生,春水碧波荡漾,两岸花光相映,景色十分优美。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色面前,诗人却感到愁意倍增。因为这里离他的朋友蔡襄太远了。“惨然”,悲伤的样子。这两句诗既写了美景,也表现了诗人因思念朋友而产生的悲伤情绪。
后两句是写诗人的愁绪难以寄托。“几欲将愁寄流水,苕溪又不到桐川。”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真想把我的忧愁寄托给流水,可是想到家乡的苕溪,又流不到那里去。“苕溪”,指苕溪口的水,也就是作者所居住的地方。“又不到桐川”,说明家乡与友人所在地相距遥远,不能互通音信。
这首七绝写得委婉含蓄,言简意丰,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