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唯知贵异物,博望常劳使西域。
大夏康居产富饶,胡桐柽柳非奇特。
独取葡萄入汉宫,遂遣天王亲外国。
当年肉味厌侯王,今日霜根遍西北。
吾家十亩后园里,长条几架南山侧。
龙须时袅水风斜,马乳尽垂秋雨色。
故园一别惊风雨,画图相对思乡土。
青钱已办雇河舟,白首行看住草楼。
但愿千缸酿春酒,未须一斗博凉州。
【解析】
此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诗人以“画葡萄”为题,借咏物抒写胸中郁结。诗人从葡萄的产地入手,由大夏、康居到西域,再写到自己家乡所种葡萄。接着写葡萄在异邦的生长状况,最后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全诗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语言生动流畅,感情深沉。
其一,首联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唯知贵异物,博望常劳使。”汉代汉武帝时期,汉朝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将西域各国特产带回中原,其中就有葡萄。葡萄作为西域的特产,在汉武帝时已经传入中国。但当时只知珍奇之物,而不知有葡萄这种富饶之物。汉武帝曾派使者傅介子刺杀楼兰王,以断绝西域与汉国的往来,可见当时对西域的了解和重视程度。“独取葡萄入汉宫”,是说汉武帝只取西域之葡萄进献给皇宫,其他东西都一概不收。
其二,颔联“大夏康居产富饶,胡桐柽柳非奇特”。“大夏”指大宛国,“康居”指康居国,都是古代西域国家名;“胡桐”是一种乔木;“柽柳”也是一种乔木。这里说的是这些地区盛产富饶之物。“非奇特”,即不是稀奇古怪之物。这一句承接上句,说明汉武帝之所以只取葡萄而不取别的西域之物。汉武帝只取异国之物,说明他只知道珍贵之物,而不知道其他东西也是宝贵的。
其三,颈联“独取葡萄入汉宫,遂遣天王亲外国”。意思是说,只取葡萄进献给皇上,于是派遣了西域诸国国王前往长安。这一联承前启后,既照应了前面所说只取葡萄不取别的西域之物,又引出后面写葡萄的异域生长情况。
其四,尾联“当年肉味厌侯王,今日霜根遍西北”。“当年”“今日”,是说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当年皇帝吃着鲜美的肉味已经厌倦了,现在却是满地的葡萄霜冻根,遍及整个西北地区。这两句是说:当年人们只能吃皇帝送来的美味佳肴,而现在却可以在葡萄树下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答案】
《画葡萄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