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邺下散词曹,宝铗龙文久自韬。
载酒有无从问字,独醒曾否著怀骚。
壮心老骥知仍在,矫首冥鸿意转劳。
清庙只今需雅颂,朱弦疏越待谁操。
酬吴明卿藩参见寄
一从邺下散词曹,宝铗龙文久自韬。
载酒有无从问字,独醒曾否著怀骚。
壮心老骥知仍在,矫首冥鸿意转劳。
清庙只今需雅颂,朱弦疏越待谁操。
【注释】:
- 邺下:指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唐末五代时,藩镇割据,诗人在邺下(邺城)为节度使的幕僚。
- 词曹:指文人。
- 龙文:宝剑上的花纹。
- 载酒:携带酒具。
- 问字:向人请教学问。
- 独醒:指不随俗浮沉,保持清醒头脑的人。
- 老骥:指年迈的千里马。
- 矫首:抬头向上看。
- 清庙:指朝廷或官府,借指政治清明的地方。
- 雅颂:指典雅和赞美的乐章。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作。酬赠友人的诗作一般都有唱和之意,而这首诗却不同凡响,它没有直接回答朋友的问题,而是以深沉含蓄的笔调表达自己对国事、时事的关注与思考。
“一从邺下散词曹,宝铗龙文久自韬。”起句开门见山,点出自己曾为藩镇之幕僚。邺下是当时藩镇割据的中心地区之一,诗人在这里任职,意味着他参与了当时的军阀混战。“宝铗”典出《战国策·楚策》,说齐人卞和献玉于楚王,楚王认为宝玉非真正的宝玉,命其再献,于是卞和把含玉的石头敲成两半,被传为美谈。这里用“宝铗”,是说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仍然保持着文人的节操,不为外物所动。“龙文”即宝剑上的花纹,比喻才能出众。“久自韬”即长时间地隐藏起来,指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华。
“载酒有无从问字,独醒曾否著怀骚。”第二联承接上联而来。“载酒”,指携带美酒来参加聚会。“问字”,指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题,也指求取功名。“著怀骚”,是指写诗抒发情怀,即创作诗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喝酒的时候,有时也会去拜访有学问的朋友,以求得一些学问;但是自己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因为自己并没有获得功名,所以不能算真正地“独醒”。
“壮心老骥知仍在,矫首冥鸿意转劳。”第三联承接前两联的感慨,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老骥”,指年纪大的千里马。“矫首”,即抬头向前。“冥鸿”,指高飞的鸿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已经是老骥了,但雄心壮志并未衰减,仍然想飞得更高更远;而仰望天空的鸿雁,也让我感到劳累,因为它们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我却被束缚在世俗之中。这里的“老骥知仍在”和“矫首冥鸿意转劳”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不满和无奈。
“清庙只今需雅颂,朱弦疏越待谁操。”最后一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清庙”,指朝廷或官府。“雅颂”指典雅和赞美的乐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今朝廷需要的是典雅和赞美的乐章,而不是过于华丽的音乐;而那些善于演奏朱弦乐器的人,应该为国家作出贡献,而非仅仅追求个人的享乐。这里的“只今需雅颂”和“待谁操”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唐末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