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幽人得鉴湖,到来生计满菰蒲。
雷门风景怀今昔,蜃市楼台望有无。
对酒客同湘水度,赋诗人拟辋川图。
百年吾道沧洲在,千里同心兴不孤。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诗句的大意,再逐句翻译,最后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句的妙处。
“奉邀樊以斋寓公泛舟西湖”,是全诗的第一层。开头点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交代了这次泛舟西湖的原因。“天与幽人得鉴湖”一句,是说:天赐予我这位隐逸的人,让他来到美丽的鉴湖边。这一句中“幽人”,就是隐士;“幽人”得“鉴湖”,就是隐居在鉴湖。“幽人”得“鉴湖”,说明诗人是在隐居生活。“天与幽人”“天”指上苍或自然,这里用“天”字表示自然对人的恩宠;“幽人”指有才德但未遇的隐士,这里用“幽人”指自己。“幽人”得到上苍的恩宠,来到美丽的鉴湖。
“雷门风景怀今昔,蜃市楼台望有无。”第二层,写泛舟西湖所见的美景。第一句中的“雷门”即雷峰塔。“雷门风景怀今昔”,意思是:站在雷峰塔下,眺望风景,不禁想起了往昔的事。“雷峰塔”是杭州著名的古迹,也是佛教名胜之一。相传这里是吴越钱氏建塔为纪念钱俶的故事,故又名“钱王射潮”。传说吴越国王钱俶曾射退海潮,保护了杭州城的安全。后来,他到雷峰寺拜佛,被压在塔下的白蛇精所救。白日里她托身人间为女,夜晚则变成美女。因此,每年三月三日钱王的生日,白蛇都要从塔底爬出来,向钱王敬献鲜花,作为祝寿之礼。后人就把这一天称为“白娘娘节”。所以,“雷门风景”是指钱塘江上的雷峰塔风景。
“蜃市楼台望有无”,“蜃市”是海市蜃楼的别称。“蜃市”是海市蜃楼的别称,是海上的幻景。“楼台”泛指各种建筑。“望有无”是说:站在雷峰塔下,眺望风景,不禁想起了往昔的事。“今昔”、“有无”都是比喻,“望”就是“看”。“望有无”的意思是:看那海上的幻景(海市蜃楼)像楼台一样矗立在那里。这句的意思是说:站在雷峰塔下,眺望风景,不禁想起了往昔的事。
第三、四层,由“雷门风景”联想到历史人物范蠡,以及他的功业。“对酒客同湘水度,赋诗人拟辋川图”二句,意思是:在雷峰塔前饮酒作乐,与朋友一起度过欢乐时光,同时吟诵诗人张志和《渔歌子》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绘一幅江南春色图。“百年吾道沧洲在,千里同心兴不孤”,意思是:百年来我的志向就像沧洲那样永存,即使相隔千里,我们的志向也是一致的,不会孤单。“吾道沧洲在”,沧洲指隐者居住的小洲,这里借指自己的志向。《庄子•大宗师》中有一句话:“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人固谓之多智,此非正于五帝之圣也。……若然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沧洲”在这里代指自己的志向。“兴不孤”意为:我们的理想是不会孤独的。
【答案】
奉迎樊以斋寓公泛舟西湖
天与幽人得鉴湖,到来生计满菰蒲。
雷门风景怀今昔,蜃市楼台望有无。
对酒客同湘水度,赋诗人拟辋川图。
百年吾道沧洲在,千里同心兴不孤。
译文:
恭请樊以斋先生住下来,我们一起泛舟西湖游玩。
上天赋予幽居之人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他能够安居乐业
雷峰塔下观赏风景,回忆往日的事情。
遥想当年范蠡的功业,沧海桑田变化无穷。
举杯共饮畅谈人生理想,共度美好时光。
千年之后我们的理想永不消失,共同追求美好的未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在浙江富阳时的作品。诗题一作《和樊以斋寓公泛舟西湖》,其时诗人已经64岁。樊以斋是诗人的友人,寓公泛舟西湖,是两位好友相约出游的情景。首联两句写诗人应邀出游,心情愉悦;颔联两句写泛舟西湖所见景色,感慨万千;颈联两句写宴饮赋诗之乐;末联两句写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诗人与樊以斋志同道合,情意深厚。全诗风格清新脱俗、雅致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