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起褰帷海上城,浮沉世路转分明。
向来偃蹇二千石,此去逍遥九万程。
召对定前明主席,赐金谁续汉臣名。
堪怜叔度空来晚,肯许儿童跨竹迎。
【注释】
诏:皇帝的诏书。褰帷(qiān wéi):拉开帐幕,古代出使时用帷幕遮蔽。海上城:泛指朝廷外。转分明:逐渐变得明朗。偃蹇(yǎn jiǎn):形容傲岸、高傲的样子。逍遥:自在自得的样子。前明:先朝或前任。定前明主席:指任命为先朝的大臣。谁续汉臣名:问谁可以继任。汉臣:汉朝的大臣。叔度:指东汉初年著名政治家黄宪(140-200年),字叔度,号华阳巾,南阳郡宜城县人。来晚:来得晚。肯许:允许。儿童跨竹迎:小孩子骑在马上,手拿竹竿欢送。
【译文】
皇上的诏书从海上城拉起,浮沉世路渐渐变得明白清晰,过去傲岸高傲二千石官员,此去逍遥九万行程。召对决定任命先朝大臣,谁可以继任汉臣名?堪怜叔度空来晚,肯许儿童跨竹迎?赏析:《送倪太守入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联写尽了送别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赴他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诏起褰帷海上城,浮沉世路转分明”,写皇帝的诏书从海上城拉起,浮沉世道渐渐变得明白清晰。开篇即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事件。诏起,诏书下发;褰帷,拉开帐幕。海上城:泛指朝廷外。浮沉:指世事的变迁。转分明:逐渐变得明朗起来。这两句是说,皇上的诏书从海上城拉起,随着世事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清楚明白了。这一句既是对上句中诏书下发的背景进行补充说明,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颔联“向来偃蹇二千石,此去逍遥九万程”,写过去傲岸高傲二千石官员,此去逍遥九万行程。这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展开。从前傲岸高傲的二千石官员,如今要去当逍遥自在的九万路程的使者了。“偃蹇”与“逍遥”相对。“二千石”与“九万程”相衬,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官职的高下变化,而且写出了人物性格和心境的巨大变化。
颈联“召对定前明主席,赐金谁续汉臣名?”写召对决定任命先朝大臣,谁可以继任汉臣名?“召对”与“赐金”相照应,“前明”与“汉臣”相照应,这两句既承接了前面的“转分明”,又转入对朝廷政治的议论。
尾联“堪怜叔度空来晚,肯许儿童跨竹迎?”写堪怜叔度空来晚,肯许儿童跨竹迎?“堪怜”“肯许”与前面的句子形成强烈对比。这两句的意思是:可怜黄叔度来晚了,难道还允许孩子们骑在马上,手拿竹竿欢送吗?“堪怜”、“肯许”与前面的句子形成强烈对比。这两句既承接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也呼应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这两句既承接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也呼应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这两句既承接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也呼应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这两句既承接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也呼应了前面的“此去逍遥九万程”。
这首诗通过对倪太守即将离京远赴他乡这一现实场景的描绘,表现了王维对这位新任官职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